七剑下天山,黄陂区跨越式发展,搅动武汉三镇格局

近年来,武汉市黄陂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加强规划引领,完成《黄陂区“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启动武汉国际会展商务新城、前川产业新城、刘店中心区等重点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北四环、武大高速、高铁进机场、轨道交通前川线等市级重点项目正抓紧进行征地拆迁。

进一步明晰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

推动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水平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及港产城一体化天河航空城建设,今年申报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天河机场三跑道及配套机坪、区域空管中心、T2航站楼改造、国际物流园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学习借鉴郑州航空实验区经验,创新临空区管理机制,将天河机场纳入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容范围,同时加快推进机场高铁站选址建设及轨道交通与机场高铁站、天河会展中心、空港国际体育中心同步建设。

汉口北打造商贸旅融合、产城融合的武汉国际贸易城

支持武汉国际贸易城纳入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容、开展二手车出口市场试点,支持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向武汉国际贸易城疏解汇集。充分利用汉口北物流枢纽基础设施,主动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支持汉口北建设武汉国际贸易城,推进商品贸易市场数字化建设,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引进了67家国际物流线路,合作开通了11条大宗出口国际物流线路和140多条小包出口物流线路。自建和共建海外仓92个,覆盖了22个国家和地区,挖掘武汉国际贸易城、盘龙城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和武汉百联奥特莱斯城市商业地标等IP,全域资源打造以城市为特色的现象级文、商、旅IP。

引导新兴产业导入,加快长江新区起步区建设

创新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在确保政府债务总体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利用ABO模式,基础设施REITS,推进片区综合开发,有效扩大社会投资。加快推进长江新城起步区建设,理顺管理与建设的体制机制,制定起步区内产业去留的条件与清单,全面开启起步区有关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的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环线、四环线与江北快速路的互通规划。利用长江新区新基建建设之机尽快布局建设城市大脑。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区第二实验小学(前川育才小学)、盘龙城常青实验学校、横店街临空学校等等4所中小学配建工作推进顺利,盘龙城第二幼儿园、前川街第一幼儿园、横店街临空幼儿园等8所公益性普惠幼儿园新建(扩建)工程启动实施。武昌实验寄宿学校2020年普高上线率71.18%,民办普高上线率82.5%,市级上线率56.2%;整体搬迁到武汉长江新城汉口北大道202号新校区。中国一冶承建的横店临空学校新建工程(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封顶,确保学校在2021年9月前完工并交付。绿地天河国际会展城签约的育才小学+七一中学为本校分校。加上临空新城育才学校、恒大龙城华师附小,填补了盘龙城一直以来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师资力量达到一个新的层面。

建设千亿级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

高标准规划建设。充分借鉴雄安新区、长江新区等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经验,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轨道基地各专项规划。突破性招商招才。将轨道基地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项目,纳入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配套出台支持轨道基地建设、产业联盟发展的用地、融资、税收、人才引进、企业入驻等政策措施。为省内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各项资源和服务。助推湖北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联盟,形成省内上下游供应配套的产业集群,推动省内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出台本地化生产支持政策,畅通湖北经济大循环,充分利用省内制造资源,实现鄂车鄂造。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线网布局,加快武汉地铁及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推进轨道交通关联企业落地投产。

推进黄陂南部城区与武汉主城跨府河一体化规划建设

沿府河北大堤规划建设“新三环”,打造城市快速路、滨水景观路和庆云路、航城大道、航城东路、航城西路、盘龙三路、冯民路纳入“十四五”市级城建计划分步实施。加快道路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推进前川中环线、滨湖路延长线、新十公路至石道线、木兰大道二期等交通工程。加快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岱黄高速府河收费站北移与腾龙大道立交,扩建黄陂收费站,解决汉口北进出不便和黄陂站进出拥堵问题。

发挥黄陂全域旅游示范效应,加快建设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木兰大道美丽乡村连绵带和甘露山文旅城建设。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荆楚文旅名县(区)” 创建工作,支持花乡茶谷、木兰水镇创国家4A级景区,加快盘龙城遗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全力打造岱黄-木兰大道全景美丽乡村示范样板,重点打造1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木兰大道美丽乡村旅游片带、长塔公路等旅游主通道为依托,打造集乡村民宿、田园采摘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集群。进一步巩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成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