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如何能以衰弱之兵合纵诸侯,解除邯郸之围的?
相关推荐
-
第十战:长平之战(9)Time To Say Goodbye
赵军的这四十万降卒,此时成为了白起手中无可奈何地烫手山芋. 他不得已的第一个原因,是这帮赵国人不能放回去. 自打白起进入军界后,秦国的整体眼界往上进行了一个大提升. 秦国已经渐渐的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
-
春秋战国时秦晋争雄及影响(3)
秦始皇即位及灭六国成一统大业 并韩灭赵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 ...
-
邯郸之围:战国时代最后一场大国博弈
本 文 约 5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公元前259年,位于黄河南岸的魏都大梁. 这一年的初冬,从北方传来了战争的消息--秦军从新夺取的上党盆地出击,经滏口陉越过太行山脉,大举进攻 ...
-
春秋战国时秦晋争雄及影响(2)
秦国变法及反攻河西 魏国在对秦作战中几乎是大获全胜,不断的压缩着秦国的生存空间.而秦国几乎濒临灭亡,但也有不少秦国贵族不甘失败,不断变法,目的就是为了反攻魏国,收复河西. 公元前384年,在外流亡二十 ...
-
他是战国第一奸臣,赵国灭亡的罪魁祸首,气走廉颇、害死李牧!
公元前236年,经李斯的举荐,秦王政拜尉缭为太尉.尉缭就怎样有步骤地去兼并各国向秦王政献计说:"韩国最弱,最容易打,应该先攻,其次是赵国和魏国.这三国亡了再打楚国,楚国亡了,燕国和齐国就跑不 ...
-
秦灭六国始末(2):范雎或为魏国派往秦国的间谍?
本文为系列文章. 在上一节中,文中介绍了魏冉执政末期秦国的情况,再对比了张仪.魏冉时期的连横策略及范雎在秦王前提出的"远交近攻".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范雎口中提到的"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30万秦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发生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力比拼之战,此战以赵国的全军覆没告终.赵军战死5万,投降40万.这40万人,除了年幼者200多人被释放,其他人皆被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对赵国构成了致命的 ...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是怎样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长平一战让强大的赵国损失了绝大部分主力部队,濒临于亡国的边缘,按道理秦国只要再加把劲就能灭掉赵国,但是赵国却坚持了下来,然而事实上长平战争是公元前260年结束的,而赵国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大家都知道,赵国败于秦国.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也被秦国名将白起给屠杀殆尽.可是,按理经过说这样一场决定两国生死的战略决战后,赵国几乎是损失了全国将近八成的士兵,实力大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2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一战灭赵国长平军45万人的战绩,震惊六国,但随后,秦为灭赵发动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又让秦军付出近二十万人的伤亡狠狠打脸了秦国.得知此消息的秦昭王怨恨白起不肯领兵攻打邯郸,他一怒之下派 ...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打败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邯郸之战却在公元前257年,李牧痛扁匈奴大约在公元前245年.也就是说,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了3-15年的修复期. 长平之战硝烟未落,"人屠"白起立 ...
-
长平之战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攻灭赵国?
秦是战国七雄中最后的赢家 ,长平之战的胜利,为秦的一统打下了基础.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前前后后共损失了约45万精锐,元气大伤,举国上下已无多少兵力可用,为何名将白起没有趁机灭亡赵国? 俗话说得好:&qu ...
-
长平之战后,赵国40万将士被白起坑杀,该不该怪赵括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后,赵国40万将士被白起坑杀,该不该怪赵括纸上谈兵?
-
长平之战后,此国想趁火打劫,结果沦为赵国的练兵场
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崛起,与之相对应的是东方列国的没落,唯有赵国还可以与之抗衡.然而,长平之战后,赵国的精锐尽数被秦将白起坑杀,国力一下子衰弱下来.本来,赵国衰弱,东方六国更应该合纵对抗秦国,防 ...
-
长平之战时,赵国为什么不派乐毅、田单、蔺相如、李牧出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中后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赵国累计被斩杀士卒约45万,元气大伤.我们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廉颇.赵括来挂帅,赵国有没有机会取胜呢?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