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老子》道、德、无为、自然

(0)

相关推荐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23,24)

    解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 ...

  • “道生万物,万物皆道”,草木欣荣,一花一...

    "道生万物,万物皆道",草木欣荣,一花一叶之间,众生色相.一饮一啄之中,皆有"道"的踪迹. <道德经>仅五千言,却道尽人生真谛.2500 多年来,五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之心得分享

    原文: 从道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

  • 《道德经》能读 第六十八章

    <道德经>能读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而敌自服也.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此章名曰:不与者生. 以道立身,人无 ...

  • 郭店楚简《老子》中的道论与德论

    导读:在读完通行本.帛书本之后,仍有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五千言中自相攻伐,前后矛盾之处随处可见,比如:一方面在宣传圣人,另一方面又主张"绝圣弃智".另一方面说"大道废,有 ...

  •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谈“无为”,“道”与“德”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保全生命.保全天性,避开祸害,第一阶段的杨朱的方法是离群索居,归隐山林:第三阶段的庄子主张齐物论,世界上万物包括人的品性,感情虽然千差万别,但本质是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4施德体道顺因自然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4施德体道顺因自然 题文诗: 昔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狡心. 知天下叛,禹乃坏城,平池散财,焚其甲兵, 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涂山合于, 诸侯万国 ...

  • 对老子“道“与“德”的新认知

    老子的道论 1.老子之道的内涵与道性 尽管"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老子提出来的,但老子并没有定义道,即回答什么是道.老 子对道所做的描述是遮诠式(即从反面做否定之表述,排除对象不具 ...

  • 【经典收藏系列】老子《德道经》道篇

    老子<德道经> 道 篇 四(sì)十(shí)五(wǔ)章(zhānɡ) 观(ɡuān)眇(miào)(1) 道(dào),可(kě)道(dào)也(yě),非(fēi)恒(hénɡ)道( ...

  • 《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2有道则现至德无为

    <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2有道则现至德无为 题文诗: 子曰乱也,好勇疾贫,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犯上作乱.子曰如有,周公才美,使骄且吝, 其余则不,足观也已.孔子之曰:三年致学, 不至谷 ...

  • 道可道-破译老子之德

    事物得之于道谓之德,道有天道人道,天道自衡,人道失衡,人道顺应天道即是德.德是衡量系统平衡状态的标志,包括系统内部结构.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层平衡."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 薛元泽:郭店楚简《老子》〈匐德〉之解释

    摘要 本文以郭店楚簡<老子>為主要研究範圍,試圖探討甲簡三三至三五上面一段相對應於王弼本<老子>第五十五章的文字意涵.歷來均認為此章是在談論修身或養生之術.在依郭店楚簡< ...

  • “单包缝”工艺技巧:简单缝2道线,包住毛边,效果惊艳!好妙招

    "单包缝"工艺技巧:简单缝2道线,包住毛边,效果惊艳!好妙招

  •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六)襲常

    静坐修心之帛书老子<德道经>本义求真(十六)襲常 今本德经第五十二章(15) 分段解析(一) 甲本: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囗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乙本: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