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高秋登寒山”

(0)

相关推荐

  • 《长茅良公传》

    字宁仲,官名贵高,戭公之长子也.戭公生三子从.良.衮.生于唐宪宗永贞元年乙酉(公元805年),殁于僖宗朝光启元年乙巳(公元885年),享年八十一岁.唐宝历丙午科(公元904年)进士,初任洪州分宁县宰, ...

  • 看历史典故,读懂中华沧桑28

    看历史典故,读懂中华沧桑28 115.鉴真东渡 公元713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考中进士,在唐朝政府担任官职,唐玄宗赐名:晁(cháo)衡.同期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丰富的 ...

  • 陈二虎:古梓州,今三台,诗圣杜甫流浪心灵的栖处|大烟摄影

    孙英杰:穿过夜色的媚,凝结成永恒的姿势|一朵文雪儿摄影 文/陈二虎 图/大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这里因爱国大诗人杜甫避难,而拥有了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草堂. 当你踏上三台这片土地,你就仿佛嗅到勃勃 ...

  • 人到中年,迷上了杜甫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72天的第272篇原创文章 最近开始读起了杜甫. 我 ...

  • E18杜甫五古《遣兴三首》读记

    杜甫五古组诗<遣兴三首-下马古战场>读记 (小河西) 遣兴三首 其一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 ...

  • 39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我今日夜忧”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注: 遣兴:有所感触,作诗排遣抒发. 诸弟:杜甫有弟颖.观.丰.占,只 ...

  • 40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蓬生非无根”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 蓬:蓬草.枯后根断,遇风飞旋.常用来比喻征人游子漂泊不定的行踪. ...

  • 41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昔在洛阳时”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注: 追攀:追随攀援.指与亲戚攀附,同朋友结交,频繁往来的生活. 烟: ...

  • 42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下马古战场”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注: 古战场:秦州在古代是汉族与外族经常交战 ...

  • 44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丰年孰云迟”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芝草. 注: 甘泽:及时润物的雨露. 衡门:贫士之家 ...

  • 45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蛰龙三冬卧”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注: 蛰龙:隐藏不出的龙. 贤俊人:才能智慧出众的人. "未 ...

  • 46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昔者庞德公”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注: 庞德公: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湖北襄阳人,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 ...

  • 47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陶潜避俗翁”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注: 陶潜:字渊明,东晋诗人.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回家.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 ...

  • 48唐诗解读——杜甫之《遣兴》之“贺公雅吴语”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注: 贺公:贺知章(659-747年),见贺知章部分简介. 雅:古时所谓正.合乎规范的. 吴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