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章石承的藏书


章石承的藏书

肖伊绯

1995年《读书》杂志的第1期,刊载了汪晖所撰的“明暗之间的章石承”一文。文章一方面是缅怀先师,另一方面也谈到了先师的先师——龙榆生,又间接谈到周作人等等。文章开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章师音容,让人印象深刻。文中写道:

石承先生是江苏海安人,一九一○年生,原名章柱,号澄心词客。我在少年时代就知道他工于填词,因为我们是邻居,都住在扬州师院新北门宿舍的大院里,他和我的母亲同在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书。我上小学的时候,正是“文革”时代,那时知道他是“历史反革命”,又不甚严重,究竟为的是什么,并不确切,我也从未问过他。虽然历经各种政治运动,但他的风度依然。听我母亲说,章先生年轻时曾在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我于是觉得他那种谦恭的姿态得自他的留洋经历:躬身,颔首,一丝不苟。“文革”之后自然没有问题,我的印象中,即使是在“文革”期间,他也总是风度翩翩,他的夫人夏云璧女士总说,石承先生像个外交官。

读到这篇文章,知道章石承这位老辈学者时,笔者才刚刚20岁,只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小青年而已。对文章最后的一句追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样的文人,终至成为影子的呢?”当时也并未特别在意。实际上,在读到这篇文章20年后的今天,在“百度”上搜索,也依然搜集不到章氏的详细履历,甚至于连一张“百度名片”也没有。好在《今天》杂志2012年秋季号上,刊载了汪晖所撰《重影》一文,才让后世读者简略了解,章的基本履历与准确的生卒年。

可以看到,章石承在“文革”之前的学术活动与教学生涯,还是相当有份量的。章石承(1911—1990),原名章柱,号澄心词客,室名藕香馆;有《石承的诗》、《藕香馆词》等诗词集面世。抗战期间,他曾回到家乡海安曲塘创办成达中学,延请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扬州“小盘谷”主人周煦良及诗人石灵(孙石麟)等去授教。此后,章石承受聘于闻名遐迩的私立国学教育机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师从龙榆生、卢前等习词,精于诗词学术。1952年,章石承、夏云璧伉俪携手赴扬州,任教于扬州师范学院的前身苏北师范专修学校中文系。

在经历了汪晖所述的“文革”时代种种遭遇之后,章石承一度沉寂不彰,似乎再也没有在古典文学领域里有过任何声迹。如今,章已逝世26年,他的一批藏书也陆续流向市场,悄然散落四方。事实上,从2013年5月开始,除了在北京中汉古籍善本春拍上,曾有一册章氏旧藏《三李词》现身之外,大部分普通藏书曾散布于孔夫子旧书网上,或拍或售,暗流涌动。

首先是一部章氏旧藏且有补跋,陈大法持赠的《樊川文集》在7月上拍,该书为清代光緒景苏园影宋本,本身即是刻印精良的善本;加上章氏的补跋、陈大法的赠诗等因素,一上拍即受到各路书友追捧,最终以21000元成交。另有一册章氏自校本《藕香馆词》也现身拍场,不过很快又被拍主取消;这册自校本中夹有一页章为先师龙榆生所撰的挽词底稿,颇为珍贵。向拍主咨询具体情况时,被告知早已在场外成交。而其他的非线装古籍类的章氏藏书,普遍以数百元至千余元的价格挂在网店中,大多也已售出。

在与上述各种章氏藏书擦肩而过之后,笔者也终于淘得两册较为珍贵的章氏旧藏——民国十九年(1930)初版的林大椿校本《小山词》与《珠玉词》。在这两册书中,均钤有章氏印鉴多枚及批校多处,足可一窥章氏的用印习惯与词学修养。

书中章氏用印计有:石承、章柱之印、章柱石承印信、岫云泉石楼珍藏、藕香馆等等;这些印章均小巧别致,可谓触目皆雅。书眉及空白栏格中的批注,不但书法工整,蝇头小楷一丝不苟;而且见地独到,颇具学术价值。如《小山词·序》中,有批注云:

《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词话》十二页谓“晏叔原乐府寓以诗人句法,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合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桃叶团扇云”。

曾氏还在《小山词》目录后写道:

陈质斋云,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程叔微云,伊川间诵晏叔原“梦魂恼得无拘检,可踏杨花过谢桥”,笑曰,鬼话也,意亦赏之。

这些批注,一方面既是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古人词作集评校补;一方面也是神交古人,有将自己的词学感悟作旷代酬唱之意。此刻,重新翻看《明暗之间的章石承》一文,还真有点20年前读不出来的沧桑况味。文中提到汪晖曾在探访龙榆生墓地之后,到扬州向章汇报时的情形;当时,章“面色平静,什么也没说”。但紧接着,文中又提到,章为龙榆生所写的一首悼词《丁香结·悼榆师》,以及汪对这首词的理解。文中写道:

石承先生并非不知大义,但“指引,记娓娓长谈,夜深更灯晕”的师徒情谊,又如何安置?他所能解释的,也许就是用所谓时代的悲剧含蓄地诉说个人的无奈,在这无奈中还存有的个人品德的另一面:“叹浪翻波滚,溅白璧,岂损冰清玉润。……”

曾想完整的读一读这首词,但汪文中没有全部引用,也没有注明出处,一直以来,无从寻觅。这一次,终于在拍卖网站上的预展图片中,看到章氏词作底稿,可以照录下来,也算是在偶得两册章氏藏书之后,另一番感喟与体悟罢。词曰:

丁香结·悼榆师

霜敝芳原,雾笼幽谷,风紧翠销红陨。叹浪翻波滚,溅白璧,岂损冰清玉润。故园烟障里,伤情景,撒手遽殒。人间天上,此恨料应绵绵不尽。

指引,记娓娓长谈,夜静更深灯晕。一代词宗,千秋师表,口碑公认。迢遥西山那处?北望萦方寸。知何时展蓬,热泪今朝痛抆。

(0)

相关推荐

  • #读书# “老旧书上的章”之藏书章——旧...

    #读书# "老旧书上的章"之藏书章--旧书多有藏书章,读书品章叹沧桑--但看那章: 有红有蓝,有圆有方,有椭有菱,有简(内容.字体)有详(繁),有外有内(盖处),有一有几(一书), ...

  • 肖伊绯:周越然藏书聚散

    刊于<北京晨报>5月5日专栏,因版面所限,发表时有较大删略. 原稿辑入拙作<纸江湖>,敬请参阅.   西泠印社2013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有几部周越然藏书悄然现身.这意味 ...

  • 肖伊绯:纪念罗兰·巴特逝世40周年

    2020年3月26日,法国作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逝世40周年. 1980年2月25日,法国作家罗兰·巴特从密特朗主办的一场宴会离开返家时,于巴黎的 ...

  • 肖伊绯:审美与反审美

    刊于4月26日<北京晨报>,发表时有删略. 这是约15年前的旧作,其时正在北京<新潮>杂志社. 后来去法国之后,曾对文中观点有过反思与修正,辑入<十城记>. 在世界 ...

  • 肖伊绯:易经的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大意是说:阳刚之气在宇宙中蕴藉之时,天下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文明气象."文明 ...

  • 肖伊绯:吴晓铃与笔名录

    ‍刊于天津<今晚报>4月28日,发表时删略为短文, 以下为原稿(民国作家笔名增补修订部分省略) 吴晓铃:增补鲁迅笔名30种 --兼及佚文<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之发现 肖伊 ...

  • 肖伊绯:徐英纠缪章太炎

    刊于<北京晨报>专栏,发表时有较大删略,原文请参阅拙作<纸江湖>    1935年4月13日,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两位知名教授堵在家门口,破口大骂起来,令人诧异不已.对骂的两 ...

  • 肖伊绯:钱玄同戴健脑器

    <中国家庭报>专栏文章之一 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1887-1939)因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伏案工作日久,曾一度出现神经衰弱.脑贫血等慢性病症.为治疗这些慢性病,他曾多次就诊医治, ...

  • 肖伊绯:湫漻斋丛书考

    刊于<藏书报>,发表时有删略. 陈凖(1900-1941),字绳甫(又作绳夫),号袌殷,温州瑞安人.家有"袌殷堂"藏书楼,幼承家学,曾为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员,又曾在上海仿 ...

  • 肖伊绯:梁实秋力挺傅雷

    傅译<托尔斯泰传>与"星期标准书" 肖伊绯 原稿删订改题后发表于<北京晨报>5月10日专栏 80年前,1935年11月,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了傅雷(1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