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姚家墓地出土西周玉器 欣赏

姚家墓地位于陕西岐山与扶风交界地带的周原遗址之东部边缘,东距美阳河约400余米,南距著名的旅游胜地——法门寺约2.5公里。

玉虎,残为3段,已修复完整。青绿色,局部受沁呈黄褐色。呈长条形,扁平片状。虎头微垂,张口露齿,宽吻方鼻,头顶有蘑菇状冠。口后部有阴刻线纹,似方眼状。颈下部有前爪前伸作甸匍状。两道三解一刻出利爪。后爪似鱼轄状后扬。垂腹,宽长尾上翘并卷起。口、尾部各有一穿孔。水平长7.1厘米。

玉禅,保存完整。浅绿色。头端有尖吻,吻部有穿孔,一双凸晴,阴刻表示双翼外弧浅,双晴与双翼之间有两道阴刻粗线,尾部似鸟尾。双翼并拢,分尾宽而短,分尾处有阴线。长3.25厘米。

玉璜,保存完整。乳白色,受沁色呈淡黄色。器身内侧稍厚,外缘较薄,弧长大至半圆。两端各有一组三齿扉牙装饰,在两面用双钩阴线刻出同样的双龙纹,两端为两个相反的龙头。一端纹饰刻画精美,《臣》字形眼,眼内前后对钻两圆孔,另一端纹饰似为龙头,只在近扉牙处中间对钻一圆孔。长6.6厘米。

玉龙,保存完整。黄绿色,局部受沁呈粉白色整体呈璜状扁平圆弧形首宽尾细,龙眼为"臣”字眼,龙嘴穿孔,卷鼻,张口,弯身,翘尾。器身两面均有双线阴刻的卷云纹。水平长6.1厘米。

玉鸟,保存完整。墨绿色。呈半椭圆形,偏平片状,宽扁喙,圆晴,扬翅,伏爪,鸟爪前伸后收,分尾,宽尾向后伸展且向下弯曲,两面刻纹相同,身饰卷云纹,胸前有一单面穿孔。长4.6厘米。

玉鸟,保存完整。青绿色,半透明。乌作啄食状。啄部有两道弦纹,圆晴凸出,晴上有眉。头上有《L》形冠,其上刻有极细密的线纹。啄下部有穿孔,身阴刻云雷纹,爪部有两道线刻,尖尾上翘,有穿孔。水平长3.5厘米。

玉牌,保存完整。灰绿色,末端有白褐斑。器身较薄,呈长方形牌状,上宽下窄,顶端有一组犬牙状扉棱,两侧各有两组犬牙状扉棱,末端呈部规则尖状,一侧边有两个犬齿状缺口。牌身两面阴刻纹饰形制相同,均为方向相反的一鸟一龙纹,鸟纹在上,靠近柄首,钩啄,平嘴,圆晴,头有花冠,扬翅,卷分尾,尾羽由身后向上卷至头前,胸下有硕大鸟爪。龙纹在下,靠近柄末,卷鼻,张口,口下有短须,《臣》字形眼,顾首,身曲折,尾下垂。长5.9厘米。

玉鱼,保存基本完整,头部微残。墨绿色,受沁处呈乳白色。整体呈扁平片状直体。圆晴,直腹,分尾斜直。背部稍厚,腹部稍薄。两面均用阴线刻出头部,腹鳍斜刻。长7.6厘米。

玉鱼,保存完整。灰白色,材质通透度差。整体呈扁平片状曲体。鱼阔嘴,斜弧、尖端上扬,头近顶部由一单面斜穿孔。鱼背、腹圆弧。三分尾圆弧且下垂。两面阴刻圆形眼、一圆弧状腮、一背鳍、一腹鳍线。长6.9厘米。

玉鱼,保存完整。青黄色,材质较通透。整体呈扁平片状卷体。阔嘴,形体斜直微弧。头部近吻处有一对双面穿孔。背部圆弧,尖端后扬。分尾下垂,两面阴刻圆晴、一圆弧状腮、一背鳍、兩腹鳍线。长5.1厘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