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系列谈之六
相关推荐
-
礼乐的崩坏:天子篇(2)|为何纣王偏能容忍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 天子篇 第二节:文武之道 · 本质上讲,商朝六百载的兴与衰应是一次"礼崩乐坏"的预演. 在商早期,商帝派遣殷商贵族镇守四方,当时中央和地方之间还处于良性运转当中. 到了商中期, ...
-
礼乐文化的由来: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清代学者淩廷堪说过:"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 ...
-
医易系列谈之二十
自从人类两条腿走路以后,作为一个有了更高精神追求的动物,就一刻不停地对世界展开了思索和研究.从最初的小问题,比如哪种树叶可以充饥,哪种小虫子更好吃开始,一直进化到明天会不会下雨,今年收成如何这类高级问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九
前面我们花费了很多篇幅讲述了殷商的干支文化,从这一篇我们将开始讨论周的易卦文化. 对于易卦,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因为易卦的符号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但是,"易"究竟是什么? ...
-
医易系列谈之十八
中华文化第一子--箕子 中国历史上,把一些大思想家称为"子",如孔子(孔丘).老子(老聃).庄子(庄周).孟子(孟轲).荀子(荀况).墨子(墨翟).孙子(孙武).韩非子(韩非).朱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七
十天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难解之谜. 我们受惯性思维影响,认为既然是周期性出现的东西,就应该符合某种天文的规律,所以总是习惯在各种天文数据里,去寻找与之相应的周期性规律,故而总是劳而无功.出现这个问 ...
-
医易系列谈之十六
现代人已经与自然隔绝得太远了,日月星辰的升降隐现,自然界的寒来暑往,动植物的生死荣谢,我们已经不在关注,因此,大部分现代人的天文历法知识基本上等于零. 而对于古人而言,这一切都与他们的密切相关,是生死 ...
-
医易系列谈之十四
历史发展到了殷商,中华文明进入了所谓的"信史"时代,因为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记载历史,承载文明的工具--甲骨文.甲骨文肯定不是中华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但它是现存的,最早的一种成熟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三
前面我们探讨了龙山文化和黄帝的关系,也提到了导致山东的龙山文化及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快速没落的原因--史前的大洪水. 这场突然其来的大洪水,使山东半岛乃至整个中国的东南部,都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泽国.这使得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二
一般认为,文明的三大标志是金属器的制造,文字的发明和城市(国家)的出现. 龙山文化可以视作五帝时代的文化,到了晚期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少量的黄铜,以及至今专家学者仍处于争论之中的陶文符号.可以说 ...
-
医易系列谈之十一
扒完了伏羲,我们继续扒一扒黄帝. 我们认为,黄帝和山东的龙山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是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