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太极宗师杨振基练拳心法分享 瞬间开悟

每一位致力太极修炼的前辈都会或多或少总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后辈习练者,均可以学习体悟逐一体证,用心感悟。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快带提升你的太极拳水平。

前辈们的心得都需要建立在你“苦练”基础之上,如果你不去用心练功,那什么太极秘籍放在你面前都是一堆废话废纸而已。

今天给大家分享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基老前辈给后辈们整理出来的九大练拳心法,如果坚持不懈的练习功夫都会有所长进。

杨振基先生的九大练拳心法分享

一、「无一虚招」

习拳时手的动作少些,腰的动作多些,腰带手,腰拉手,腰脚手。行拳时,攻防意识强烈,做到手出有名、腿出有名。

以腰为轴形于手,以腰带手。身勤手懒。骨架行拳。手随身动。「无一虚招」:这个观点的落脚在“招”上。我以为招只是敲门砖,是显于外的东西,太极是神拳,在意、在内!“攻防意识强烈,”我以为若有似无,更不可强烈!否则可能有悖道法自然,与太极大道相背之虞。“腰脚手”具体准确意义不能理解。

二、「位置对了,才能出劲」

在某种意义上说,位置就是劲。练拳时一出手,一抬脚就要运动到一定的位置上,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要无过、无不及、适中。要练到一定的位置上,就要掌握一定的尺度,而这个尺度也要通过练才能掌握。……练到位置一搁就对,需要若干年的认真苦练,同时还要认真体会和思考,逐渐找出准确的位置,不苦练,不去找,永远不会做到。光练不去思索,不用心去找、去悟,也不易做到。当练到一搁就达到正确的位置时,也就为练推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平日与拳友推手交流中发现:因多年在松沉整劲上做文章,尽管身形架势高于对方,但,时常上肢接触点敷住对方,能在落脚瞬间或是即时,周身一家合住劲封住对方劲头,有点盖味。因为接触点轻,腰轴一转,周身整体一转,对方落空失重而出。或是虚假给力,诱对方顶抗,然后撤手放空。而一般用力顶抗者,各处劲明,由于不松,往往等肢体调整到一定低的程度才能形成整劲。时机早被对方抓住。所以这个位置对了才能出劲的说法我能认同和理解。

三、「练太极,要练腰」

练一套杨式太极拳,是以练腰为主,……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

四、「杨式太极拳练法」 

杨式太极拳练法的一个要求是统一行动,集中一点,全身形成一个劲。具体来说是用意念来指挥你的动作,意念与身脚手统一向一个方向,走同一条路线,集中到一个打击点上,使全身的劲力在一点上发出。

周身一家,统一行动,集中一点,全身形成一个劲的说法认同。但是“意念与身脚手统一向一个方向,走同一条路线,集中到一个打击点上,”这个观点和本博的观点完全相反。倘若是这样,意识和形体的同向双重,由于惯性作用,当作用力不能落实,就容易失重冲出去!本博更认可对拉撕扯,形和意的方向相反撕扯更能守衡中定。射箭不是将将弓和箭一起扔出去,而是将弓往后拉,然后松手才能放箭!

五、「从无到有」

练拳是从无知到有知,由知到明,由明到精,今天找出了一个劲,明天又悟出另一个劲,慢慢地,拳越打越好。

分项践行,逐渐整合。从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

六、「练功夫靠坚持」

不会练拳架,不能推手:推手不能长功夫,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不是推手推出来的。

习拳如孩子学习,推手似摸底考试。不学习而天天考试不是培养优秀学生的路径。只是学习,从不考试,难免知识掌握不准,学习方法不对。所以某种角度说推手是检验行拳是否正确的一个方法,知识的习得在于平日行拳的积累!

七、「推手的作用」

推手是锻炼运转进退灵活以及掌握各种发放擒拿要领的,是练懂劲的功夫。但是即使掌握了一些要领,如果缺乏功力,也用不上,与别人一接手,别人一按,没有功力就运化不了。

体用合一,体用分离。我以为习拳是平衡、协调、整劲、反应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推手是运用这些技能的拐杖或是桥梁,散手是各种技能的运用,乃至有感而应,应物自然。以无招应万招。“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这是真意”!我更倾向于体用分离。怎么练就怎样用的体用合一说不敢苟同!师徒或圈内人的说手比划远不是太极的真用,只是“照方生病”的产物!隶属空洞无物的时尚太极的范畴。

八、「杨振基推手特点」

我不动,跟你走;你不动,引你动。沾粘连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九、「架子与推手的关系」

架子和推手本来是一致的,怎么练拳,就怎么推手,从架子上出不了功夫,推手就无从说起。

编辑:小七

作者:杨振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次子。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0)

相关推荐

  • 杨澄甫式太极拳简介及视频

          杨澄甫式太极拳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 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其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杨健侯将其中 ...

  • 【问道太极】杨澄甫宗师《太极拳使用法》首...

    [问道太极]杨澄甫宗师<太极拳使用法>首次公布的七个歌诀 太极拳前辈们留下的歌诀内涵深刻,本号只能站在自己比较浅薄位置尝试解读,一层功夫一层理解,越研究越觉得太极拳内涵之精奥. 对待用功法 ...

  • 武式太极劲起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杨式吴式都没弄明白

    太极拳的正宗根源是<太极拳谱>,是武禹襄.李亦畬师徒根据自己的练拳体悟总结出来的理论.武式太极的"劲起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是武氏太极拳的独门秘技,杨式.吴式.孙式 ...

  • 【正货】太极宗师杨振基练拳心法分享瞬间开悟

    每一位致力太极修炼的前辈都会或多或少总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后辈习练者,均可以学习体悟逐一体证,用心感悟.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快带提升你的太极拳水平. 前辈们的心得都需要建立在你"苦练&q ...

  • 直播预告:纪念太极宗师杨振基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

    为了纪念太极宗师杨振基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地在邯郸市王府花园酒店宴会厅聚集开纪念会,深切缅怀杨振基宗师出身太极世家,幼承庭训,承传家学,练拳传拳八十多年的传奇太极人生:铭记杨振基宗师为我们留下的丰富 ...

  • 太极名家杨振基先生的九大练拳心法

     一. 「无一虚招」:习拳时手的动作少些,腰的动作多些,腰带手,腰拉手,腰脚手.行拳时,攻防意识强烈,做到手出有名.腿出有名. 以腰为轴形于手,以腰带手.身勤手懒.骨架行拳.手随身动.「无一虚招」:这 ...

  • 第1106期 |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基九大练拳心法分享

    小编心语每一位致力太极修炼的前辈都或多或少总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后辈习练者,均可以学习体悟逐一体证,用心感悟.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快带提升你的太极拳水平.切记,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你"苦练 ...

  • 恩师杨振基练的是什么功夫

    编者:杨澄甫宗师的次子杨振基,身居杨澄甫1931年亲定传人名单之列,但有传言说他保守,没有显露过会什么功夫:甚至有人干脆说他没有功夫.说这些话者,语气中很有些轻视的味道.最近有幸聆听著名太极文化理论家 ...

  • 杨振基宗师谈如何学拳练拳教拳

    太极拳的江湖太大了,人海茫茫,像我们这样热爱太极拳的人,此生能够遇到杨家真人--太极宗师杨振基师父,真是三生有幸!通过接触.学习.得到宗师的教诲,深刻领会.认识杨家太极拳.只可惜宗师在世时,没能刻苦用 ...

  • 太极宗师杨禹廷一辈子传拳练拳,每天坚持练拳只练一招!

    杨禹廷一代太极拳宗师,一辈子练拳传拳,从事武术事业长达80余年,直到去世前仍在传拳,对自己要求严格,执着于太极拳拳理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拳术,老人家晚年拳术正是达到巅峰的境界,留给后人宝贵的练 ...

  • 杨振基传:杨式太极的“无极桩”与“抱腹桩”

    杨式太极拳共有十三个桩式,恩师杨振基常年修炼的是无极桩和抱腹桩,别的桩法只听他讲,从没见他练过.笔者早年曾习形意拳和八卦掌,至今仍在练太极拳之余研习形意拳.八卦掌拳理.读书所见形意拳大师尚云祥一生修炼 ...

  • 杨氏太极拳宗师李雅轩练拳中说过最多的两句精髓

    此乃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徒弟之一,也是武术界中颇具影响力的太极宗师. 他一生专修太极,其太极造诣高深,也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太极文化遗产. 在他教拳中,说过最多的两句话,至今仍被后人视为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