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北大吴飞教授:只剩下学术的生活是危险的
相关推荐
-
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9月,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学.它结合中国旧时书院与西方高校的导师制,以贯通中西的思维教导学生,旨在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专门人才. 根据"通知中国学术文化之 ...
-
育人为范韧如蒲 潜心学问坚如石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坚,牢固.不动摇.北京大学法学院蒲坚教授一生的经历刚好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名字的含义.他个性温和,教书育人60多年身正为范:他性格坚毅,90高龄仍潜心学问不曾动摇. ...
-
吴飞:只剩下学术的生活是危险的
作者:汪亮 来源:豆瓣吴飞小组 版权归属原作者 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老师论做学问 吴飞老师和与哲学系的同学们交流做学问. 这里摘录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次座谈是我这么多年听得最震撼的讲座之一. [ ...
-
北大教授:只剩下学术的生活是危险的
本文系吴飞老师多年前的一次讲座,在今日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本文由北京大学博士生汪亮整理. 今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会邀请吴飞老师和大家交流做学问.这里摘录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次座谈是我这么 ...
-
火葬模式正在推行之际,北大吴飞教授却提议恢复土葬,你怎么看?
在各地积极推行农村殡葬改革的情况下,却有一个北大教授提出了应保留土葬的建议,这个教授名叫吴飞,他认为完全废弃土葬是没有人情味的表现:对人进行火葬是把人当成垃圾来处理,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而且有些地方虽然 ...
-
北大教授:当生活只剩下学术时,是很危险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会邀请吴飞老师和大家交流做学问.这里摘录一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这次座谈是我这么多年听得最震撼的讲座之一. [1]做学问的三个必要条件: 要能过一个正常的生活. (汪注:就是说学术生 ...
-
同学的友谊只剩下形式,生活圈子不搭边,拿什么聊?全靠怀旧吗?
同学只是过去一段时光在一起读过书,后来都各自分散,哪有那么多的共同话题?加上人进入社会以后都或多或少有些变化,处境各有不同,三观差距越来越远,共同语言越来越少,隔膜越来越多. 开始入群的时候还表达一种 ...
-
人类真有过“母系社会”吗?北大教授吴飞:母系社会根本不存在
虽然我们经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在华夏土地上,人类存在的历史可远不止五千年,学历史时,老师会告诉我们世袭制王朝出现前,我们的先民生活在原始社会里,他们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不要说飞机大炮了,就连系统的文字 ...
-
如何看待“母系社会”?北大教授吴飞:根本就不存在母系社会
人类对史前社会发展有着无限兴趣,可史前没有文字记录,研究起来需要多个学科交叉才能推测出一些端倪,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准确,也因为未知,才让人兴致更盎然. "母系社会"的学术解释为,在人 ...
-
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为何农村火葬强制实施还行不通?
土葬和火葬到底哪个好成为近些年一个热门话题,自从1956年4月27日的<倡议实行火葬>发布以来,各地都纷纷响应号召,以人性化为主,以理性化为辅的推进火葬的实行,在2020年的殡葬调研中我们 ...
-
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火葬是把人当垃圾烧,对逝者极不尊重
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 阴曹地府概念还没诞生之前,古人就为死者创造了归宿,他们认为人死后,只有埋葬死者,脱离身体的灵魂,才会归于天. 从旧石器时代,人们就懂得了安葬死者,一开始也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