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佬PK: 张坤 VS 朱少醒,谁更适合你?

作者:韭菜投资学

来源:雪球

张坤,当红的基金经理,一般来说,管理规模百亿以上,就算是大基金经理了。他的管理规模达到了惊人的1255亿,足以说明有多火。前段时间网上还出现了后援团,坤坤勇敢飞,爱坤永相随。

朱少醒,基金圈的老将,他是长期收益最好的基金经理之一,非常有个性,2005年开始管理一只基金,叫富国天惠精选成长,一直到今天,也不发新基金,在管基金就这么一只。敢这么干,说明朱少醒很自信,这只基金表现也确实优秀,15年获得了年化23%的回报,从买了一直持有的话,当初买10万块,朱博士还给你240万。(后悔没早生15年  TT )

01   

张坤和朱少醒的评级能力值PK  

会从5个方面给基金经理评价: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选股能力、经验、基金公司实力、灵活性。为了公平,我们打分使用的是近5年的数据,大家在同一个时间段来比较。

朱少醒的综合评级是A级。能评上A级,就是很优秀的基金经理了。

张坤的评级是S级。S级比A级还高一级,非常稀少,这属于光靠努力是很难达到的级别,需要基金经理本身很优秀,近5年运气又特别好,才能评上。

张坤这两年确实踩到了点上,表现出彩。他在收益、选股能力、基金公司实力这三项上得分领先,特别是收益、选股能力这两个维度,都拿到了满分10分,战斗力爆表。

咱们评价基金经理,不能只盯着历史业绩,因为历史不代表未来,但业绩肯定是很重要的一块,至少说明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得到过市场验证。张坤分数高,就是他在近5年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

02   

张坤和朱少醒的投资理念差异

张坤喜欢集中持仓,他基金里大约就三四十只股票,好几只重仓股的仓位都接近10%。他明确说过,不喜欢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持仓,他要做的就是优中选优,选出好企业,集中长期持有,忽略短期的波动,看至少3-5年的成长。

朱少醒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他的持仓分散得多,持股往往有100只以上,权重股的仓位也更轻,超过5%的就不多了。这个特点和朱少醒的背景有关,他是学金融工程出身,讲究资产配置,会更多从投资组合的角度去思考,喜欢配置多种类型的股票来分散风险。

持股越分散的基金,走势越容易贴近大盘,持股越集中,越容易有独立走势。大家看每年基金收益排行榜,最靠前和最靠后的,都是持股集中的基金。持股分散的均衡化组合,就不可能有极端的业绩。

03  

对择时的态度

朱少醒是个完全放弃择时的人,最近10年,他的基金股票仓位几乎没有低于90%过,相当于一直满仓运作。

张坤是会做择时的,他仓位低的时候,大约只有70%的股票,高的时候,有90%。易方达中小盘这只基金,合同规定的股票比例就是60%-95%,70%-90%的变化,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择时了。

但从结果来看,择时对张坤并没有什么收益贡献,从2018年以后,张坤几乎也不做择时了,不知道是暂时没找到机会,还是思路有了转变。

04   

选股思路 

张坤的选股思路,是选商业模式好的行业龙头,他不喜欢高杠杆公司、周期型公司。

商业模式好的一个特点是供给端稀缺难复制,比如他喜欢买白酒,虽然白酒谁都可以做,但茅台只有贵州茅台酒厂能生产,酒并不单纯是酒,它是带有品牌、配方、产地的一种特殊消费品,这就保证了供给端的稀缺。

商业模式好的另一个特点是ROIC高,这是张坤非常看重的一个指标,他喜欢的都是ROIC超过10%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在A股一共也就200多家。

(ROIC是资本回报率,是说一家公司,每投入1元钱,每年能赚回来多少钱。比如ROIC是10%,就说明每投入1元钱,每年能赚回来0.1元。)

朱少醒的选股思路相对张坤,朱少醒更看重行业选择,先去寻找空间大的行业,比如大消费、高端制造、TMT,再去寻找优质公司,也更重视优秀的管理层。张坤不喜欢周期类的公司,朱少醒并不排斥。

他比较强调的,是买入的时候应该有个合适的估值水平,或者估值稍微高一些,觉得有点难受也可以,但是如果估值太高了,就不应该买了。

总结一下

张坤的特点是持股集中,他的理念是选商业模式好的龙头企业,选股能力得到了市场验证,但缺点是管理的资金规模太大,限制了灵活性。

朱少醒的特点是持股更分散,侧重优秀行业中优秀个股的选择,对估值容忍度更低,完全不择时,常年保持高仓位,基金走势更贴近大盘,长期表现同样经历了市场验证。

理解了他们的投资理念后,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坤这两年表现会好,为什么之后又经历了比较大的回撤,也明白了朱少醒为什么单年看都不出彩,但长期看还不错。这些就是他们投资逻辑带来的固有特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