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18~居心叵测

杨骏一党被清除后,贾南风和司马玮之间短暂的政治联盟便出现裂隙。杨骏死了,西晋的朝廷出现了权力真空。谁来填补这个空白,成了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论功劳,杨骏事件中,司马玮居功至伟;论亲疏,司马玮是司马炎第五子、司马衷的五弟;论口碑,司马玮性开济好施,能得众心;而且司马炎临死前将西晋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他,可谓寄予厚望。但他太年轻了——今年才二十一岁,这个年纪“嘴巴无毛,办事不牢”,况且司马玮做事冲动,在杨骏事件中杀戮太多,毫无仁慈之心。基于此,朝廷没多少声音支持司马玮辅政。

大臣没有呼声,那么人事安排的决定权就落到皇帝手中,实际上是落在贾南风手中。贾南风恨不得满朝公卿都姓贾,但她不是杨骏,她不会吃独食而步杨骏后尘。目前司马玮控制着洛阳的大部分禁军,但殿中禁军控制权,在贾南风的手中——李肇、孟观已升为积弩将军,后军将军荀悝,右卫将军郭彰,车骑司马贾模都是自己家族的人,双方互有顾忌。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利益不同体之间的平衡是脆弱的,司马繇野心不小,并且对贾家有意见;贾谧为人轻浮,行事张扬,迟早生出祸端。双方早晚会对对方不满,到时冲突再起,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因此贾南风处心积虑,于元康元年三月壬寅(公元291年5月4日),辛卯政变十一天之后,公布了新的人事任免:“征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辅政。以秦王柬为大将军,东平王楙为抚军大将军,镇南将军、楚王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下邳王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督将侯者千八十一人。”

诏书公布,满朝哗然。诛杀杨骏的事件中,司马玮是总指挥,出力最多,仅仅统领禁军,与宰辅无缘。而在整个过程中逡巡不前的司马亮,却成为最大赢家,成了辅政大臣。

对于贾南风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消除司马玮对她的威胁——既然权力中枢如此凶险,那么不如来个以退为进。贾南风干脆退出权力角逐,专门找个辅政大臣,届时有矛盾也和自己无关,而且她手中还有皇帝这张王牌。

选谁来做辅政大臣呢?只能从宗室里面找,外人想接也接不住——司马玮一刀过来,连印带命一起收走,到时候楚王再度立威,其锋芒就不可再与之争了。那么,宗室中谁来做这个替死鬼呢——贾南风想到了汝南王司马亮——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首先,司马亮是托孤重臣,因受杨骏排挤出朝,现在杨骏已死,由他来辅政,理所当然;其次,司马亮在与杨骏斗争中表现的毫无气概,形象不佳,诛杀杨骏的过程中推三阻四,没出一分力,成功了却来分羹,令人反感;最后,司马亮曾经与辅政大臣失之交臂,如今失而复得,肯定会欣喜若狂,从而失去判断能力——老而昏聩,不知死活。

至于另外一位辅政大臣卫瓘,则是贾南风想要扔石头砸的第三只鸟。卫瓘是司马昭时期的重臣,当年钟会伐蜀胜利后,图谋割据汉中自立,时任监军的卫瓘策反士兵杀死钟会、平定叛乱。司马炎时期,受到杨骏的排挤而被罢免。现在重新起用卫瓘,表面上是他德高望重,由他出任辅政大臣是众望所归,但其实是贾南风包藏祸心把他推向火坑。

贾南风是非常恨卫瓘的。当年卫瓘家是贾家在太子妃人选中的最大竞争对手。司马炎一度钟意于卫瓘的女儿,曾说:“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后来在司马衷的废立问题上,卫瓘多次劝谏司马炎废掉司马衷,为此遭到了贾充的忌恨。

充密遣语妃云:“卫瓘老奴,几破汝家。”

这份不足百字的诏书,隐藏着险恶的居心。青纸上的墨迹未干,不久后要用血来渲染。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

(0)

相关推荐

  • 激荡四百年:司马亮上位神模仿杨骏,贾南风嫌碍事再谋政变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9篇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杨骏被杀后,改元元康,所以永平元年和元康元年是同一年)三月十九,西晋朝廷征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一起录尚书事,辅 ...

  • 「莽莽十六国」绕不开躲不过不得不说的贾南风

    上回莽莽十六国这个系列谈到了石崇,讲这位身上带二分俠气的大富翁被赵王司马伦的鹰犬孙秀所杀.实际上,石崇多年来虽然富可敌国倒也一直平稳,他是依附在朝里贾谧门下,贾谧又是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 ...

  • 史上最丑的一代悍后---贾南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烽烟四起,边塞羌胡侵扰,魏蜀吴三国鼎力把中国引向了连年战乱.魏相司马懿韬光养晦,逐步控制了曹魏政权,终于在公元266年,他的孙子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晋武帝.之后晋武 ...

  • 激荡四百年:张华当机立断诛杀司马玮,西晋被成功抢救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1篇 我们先说去抓司马亮的那一路. 公孙宏和李肇气势汹汹的前来抓人时,身为太宰的司马亮并非毫无所觉.他的帐下督李龙提前获得情报,建议领兵拒之,被他拒绝 ...

  • 贾南风:晋惠帝皇后,八王之乱的推动者,如何将局势由稳定推向失控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贾南风是晋惠帝的皇后,虽然相貌一般,但极具权力欲,晋惠帝一登基,就积极参与参政,夺取了西晋大权,揭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那贾南风是如何 ...

  • 司马炎为何执意要立自己的傻瓜儿子当皇帝?贾南风出了很大力

    五胡乱华是古代中华民族的一段苦难历史.关于五胡乱华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固然有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西晋统治阶层漏洞百出的组织架构,内部长期争权夺力,虚耗国力,造成朝廷无 ...

  •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其人其事(三)

    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皇后贾南风得于干政弄权. ᐃ八王之乱 晋武帝的继任者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是晋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乱臣贼子

    公元291年至306年,西晋王朝司马氏皇族内部因争夺中央政权爆发了历时16年的动乱,期间,"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 ...

  • 捋一捋八王之乱||~2~太康盛世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经过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西晋六路大军南下,一举吞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天下归晋.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历时96年的动乱年代结束,中原大地进入了一个十年的和平时期,史称&q ...

  • 捋一捋八王之乱||~3~分封诸王

    公元264年,时为晋王的司马昭为篡夺曹魏政权做最后的准备,恢复了西周时期的五等爵制."是以先帝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l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白痴太子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皇太子司马衷继位,改国号为永熙,是为晋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生于公元259年,在公元267年被立为皇太子.他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为皇后杨艳所生.他有一个哥哥,二十六个弟 ...

  • 捋一捋八王之乱||~5~荆棘王座

    最后一个让司马炎下定决心不废太子的关键人物,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yù). 公元272年,司马衷与贾南风成亲,司马炎担心儿子年幼愚憨,不懂男女帷房中事,就派一个叫谢玖的才人去东宫侍寝.六年后,谢才人怀 ...

  • 捋一捋八王之乱||~6~兄弟情仇

    "尺布斗粟"比喻兄弟阋墙.汉文帝时,皇弟淮南王刘长犯法自杀,长安街头传唱这样的童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曹丕和曹植曾有过长达十年 ...

  • 捋一捋八王之乱||~8~宫阙权谋(上)

    杨骏是司马炎第二任皇后杨芷的父亲,他无才无德,之前做过县令,做过骁骑将军的从僚,后来因为女儿的关系,被破格提拔,封为临晋侯,做了车骑将军.对此,朝堂议论纷纷,都说诸侯是为了保卫王室:后妃是为了料理祭祀 ...

  • 捋一捋八王之乱||~7~安排后事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建议,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提拔布衣出身的经师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 ...

  • 捋一捋八王之乱||~8~宫阙权谋(中)

    汝南王司马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四叔.史书说他年少时清醒机警有才干.但随后的两则记载,却不免让人心生迷惑,一是司马亮随文帝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失利,免官",二是羌族叛乱,攻杀了秦州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