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埃及和西亚哲学之六:阿拉伯近代哲学

埃及和西亚哲学之六:阿拉伯近代哲学

作为联接东方和西方之" 桥梁" 的阿拉伯世界,在西方殖民侵略和扩张中首当其冲。殖民者铁蹄所到之处,各国纷纷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乃至殖民地。与此同时,英勇的阿拉伯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在思想领域,则兴起了泛伊斯兰主义和启蒙运动两大主要思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从反对殖民侵略出发,把谋求阿拉伯世界的解放和进步作为首要目标。它们的区别在于,泛伊斯兰主义的发起者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指望以宗教改革来代替社会革命;启蒙运动则是阿拉伯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自我觉醒的标志,它最后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系统传播,从而在思想领域引发了深刻的革命。

1.泛伊斯兰主义

泛伊斯兰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阿富汉尼和阿卜杜;其主旨是从保卫伊斯兰教的立场出发,号召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紧密团结起来,一致反对基督教国家的侵略。

贾马勒丁.阿富汉尼(1838-1897)出生于阿富汗艾萨达巴德市,先后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接受教育。1853年到印度游历,接触到西方文化,旋即赴埃及、也门、土耳其、俄国、英国和法国游历。1857年去麦加朝觐,提出" 伊斯兰教世界大同盟" 的构想。1871年,他第二次到埃及,并定居了八年,在此期间,对埃及的政界和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883年,阿富汉尼来到巴黎;次年同其忠实门徒和终生朋友阿卜杜一起创办《团结报》,在该杂志上发表呼吁全世界穆斯林团结起来、恢复哈里发制度,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教帝国的文章。1892年,他再度来到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阿卜德.哈米德苏丹支持下推行泛伊斯兰主义。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因嫉妒和怀疑而告破裂。1897年在土耳其病逝。

阿富汉尼唯一的哲学著作是《反对唯物主义者(或自然主义者)》。在这部著作中,他在批判直接或间接地否认真主的唯物主义、自然主义思想的同时,阐述了宗教和道德力量在民族兴亡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论证了宗教对人类文明的无法估量的贡献。他指出,宗教传达给人类这样三个根本性的真理:a.人是天地万物的主人,具有理性甚或天使般的特质。这使人能控制并超越兽欲,与自己的同胞和睦共处。b.宗教社团优越于所有其它团体。这促使各民族都为改善自己的命运而不懈奋斗,追求知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c.现世的生活只是通向更高世界之更高生活的序曲,人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后一种生活。这激励人们向往更高世界、更高的生活,并为早日迈入这种世界和生活而努力清除人性中恶的一面,在现世生活中实践和平、正义、博爱的准则。阿富汉尼进一步指出,宗教还在信徒的心灵深处培植起谦逊、正直和诚实三种美德。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强盛,都是这些美德使然。

例如,古希腊这个小小的民族所以敢于同强大的波斯帝国抗衡并能最终战胜它,就是因为他们具备这些美德;而他们后来被罗马人征服的原因,则在于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和快乐主义的腐蚀所引发的道德沦丧。又如,伊斯兰帝国的崛起,同样有其坚实的道德和宗教基础。公元10世纪出现的唯物主义在穆斯林人民中播下怀疑宗教和道德的种子,使他们失去了优良品德,结果,一小帮十字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在他们之中建立起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随后,成吉思汗的铁骑又踏遍了伊斯兰大地。再如,罗马帝国土崩瓦解后,法国人以其科学和艺术的杰出成就而跃居为欧洲最优秀的民族。后来,伏尔泰和卢梭假启蒙和公道之名,行复活伊壁鸠鲁" 自然主义" 之实,他们抨击宗教,否定上帝。这些诋毁宗教危害道德的学说把法国推入了连年不断的流血冲突,国势迅即衰微,并被普鲁士占领。依据同样的原则,阿富汗尼猛烈攻击了当时欧洲的社会主义学说及其运动,认为社会主义者一旦得势,整个人类社会有灭绝的危险。很显然,他的这些观点既不敏锐也不深刻,其实质是用社会意识说明社会存在。

与罕伯里派、艾什阿里派和苏菲派崇尚超自然内容的传统截然不同,阿富汉尼用" 合理性" 定义宗教,把宗教解释为不包含任何超自然内容的信仰的理性主义体系,认为真正的宗教信仰必须奠基于正确的论证和有效的证据之上。在他看来,伊斯兰教优越于其它宗教之处,正是在于它的基本教义完全能够得到合理的说明,不含任何令人疑窦丛生的神秘内容;伊斯兰教提倡理性,明确告诫其教徒:人的幸福是理性和知识的产物,痛苦和地狱则是无知、漠视理性和弃绝知识的后果。

阿富汉尼的最优秀和最忠实的学生是埃及的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 1905)。他出生于一个农民之家,1866年进入著名的爱资哈尔大学。就在他对该大学陈旧的课程和过时的训导方法极度失望之际,他遇到了阿富汗尼并很快被他的学识和理想所折服。在阿富汗尼指导下,阿卜杜集中学习了逻辑学、天文学、哲学和神学,并积极追随老师献身于泛伊斯兰主义事业。1884年,他到巴黎协助阿富汗尼编辑《团结报》。次年到贝鲁特苏丹学院执教,讲授语言学、逻辑学、哲学和神学。1888年返回埃及,先后在教育界和司法界任职。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论一神教》和《伊斯兰教:科学与文明的宗教》。

阿卜杜继承阿富汗尼关于真正的宗教是一种信仰的理性主义体系的思想,在《论一神教》这部著作中评述了伊斯兰教理性主义的兴衰历史。他认为,伊斯兰教兴起之前的神学,无不求助于超自然的方式来论证和传播;伊斯兰教则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它把自己的戒律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并坚持理性是真理的最后仲裁。这样,它就成功地克服了宗教与科学的对立,使二者携手共进。但到后来,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和神学上的争论,使得伊斯兰教内部四分五裂,出现了许多彼此含有敌意的派别。这种纷争和敌意经过政治家的强化而愈演愈烈,结果是愚昧、无知盛行,宗教与科学分道扬镳。因此,阿卜杜竭力主张改革伊斯兰教,使之回到纷争冲突产生之前的正确道路上去,恢复其真正精神。

但在讨论人类知识的范围时,阿卜杜又认为理性只能认识事物的偶性方面以及相关的潜在原因、所属种类和支配它们的规则,至于事物的本质、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等,则超出了理性的能力,是理性无法把握的。因此他告诫人们应该只关心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要去过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例如,人只要知道自己有灵魂就足够了,而无需费心去探究灵魂是什么或它是否与肉体相分离等问题。类似地,人只要懂得真主不同于其它任何存在,他是永恒的、活生生的、有意志有智慧的、通晓一切的等等就足够了,若进一步追问他的本性与这些德性的关系如何,他的言语是否与《可兰经》的内容有所不同等问题,则是于人无益的。阿卜杜这种带有明显的不可知论倾向的观点表明他的理性主义立场并不彻底。

《伊斯兰教:科学与文明的宗教》主要是为回击欧洲伊斯兰教批判家的责难而撰写的。在这部著作中,阿卜杜把肯定人在精神的和世俗的两个领域的统一作为伊斯兰教优越于其它宗教的标志来强调,认为伊斯兰教不仅不要求信徒完全放弃尘世享受,反而承认他们有权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只要这种享受遵循《可兰经》的戒律。他还指出,伊斯兰教在强调真主之天命的同时,充分肯定人的建立在自己智能或理性基础上的自由选择,因此不像其它宗教教义所提倡的宿命论那样会妨碍进步。总之,伊斯兰教目前的衰微是暂时的,造成这种衰微的固然有内部原因,但更有诸如列强侵略等外部原因。历史上,当欧洲沉沦于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时,阿拉伯世界曾作为人类文明的灯塔放射过无与伦比的光芒,正是这种光芒照亮了欧洲;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伊斯兰教一定会再度辉煌。

2.启蒙运动

阿拉伯的启蒙运动发端于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埃及和叙利亚,然后逐渐遍及阿拉伯各国。启蒙思想家把阿拉伯人遭受异族侵略等灾难归结为" 无知" 的结果,因此他们广泛吸取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法、英等国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以及哲学理论,提出仿效欧洲强国的模式兴办学校、推广教育、开发民智、改革政治制度,期望以此来振兴阿拉伯世界。就哲学思想而言,这场启蒙运动有如下特征:

①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高扬人的尊严。

阿拉伯启蒙思想家大多接受和宣传卢梭等人的思想。例如,叙利亚启蒙思想家弗林西斯.法特哈拉赫.马哈什(1836-1873)依据卢梭" 自然状态" 的思想猛烈抨击各种奴役制度,主张理想的社会应该建立在平等、博爱的基础之上。叙利亚另一位启蒙思想家阿布都.拉赫曼.卡瓦基比(1849-1903)也以卢梭式口吻强调,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对人的任何束缚都是违反理性的;国家如果建立在自由平等原则的基础上,不仅个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理智和劳动获得幸福,而且社会也必然会变得和睦、团结、繁荣。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倡导人生而自由平等得出的结论是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阿拉伯启蒙思想家从同样的理论前提出发却没有得出革命的结论,他们大多求助于改良,以实现开明专制为目的。

②拥护进化论。

正如中国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用进化论为武器来论证、宣传自己的哲学、政治主张一样,阿拉伯启蒙思想家也热情提倡进化论。他们大多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永恒地变化发展的。黎巴嫩思想家希布利.舒马伊尔(1860-1917)不仅拥护、捍卫和竭力推广达尔文进化论原则,而且把它同唯物主义(主要指以狄德罗、达朗贝尔、霍尔巴赫等人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思想)一起奉为摧毁迷信与极端保守(他称它们是东方的两大毒物)的唯一解毒剂。

③提倡实证主义和社会主义。

20世纪初期,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一度风靡阿拉伯知识界;不仅启蒙思想家倡导实证主义观点,甚至连政治家们在探讨各种问题时也喜欢采取实证主义态度。提倡实证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指出,现时代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的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人,不应着迷于形而上学或神的启示,而应该打破束缚理智和妨碍知识进步的思想方法,像自然科学家那样追求具体,明确和精确。

信奉实证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后来有不少转向倡导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视为阿拉伯世界争取解放和进步的最有效途径。例如,黎巴嫩的希布利.舒马伊尔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的、必然的趋向;社会主义就是把人从苦难的深渊拯救出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乎理性的各种需要以及保障人的权利,高扬人的尊严。另一位黎巴嫩思想家阿明.阿尔- 列依哈里(1875-1940)也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阿拉伯民族进步的希望所在。当然,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其内容十分庞杂,既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又包含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成份。

不过到晚些时候,特别是在50、60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说在阿拉伯世界得到比较系统的传播,涌现出大批阿拉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思想界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是阿拉伯启蒙运动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