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61):红山镂空砣切磨 桯孔薄刃似旋涡
相关推荐
-
第六百一十五篇 红山文化玉器美学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从红山玉器的材质.工艺.造型以及内涵四个方面探讨了红山玉器的美学特征. 红山文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辽宁省西部及河北省北部地区,属新石器晚期的原始社会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数千 ...
-
红山玉箍的品鉴,了解制作工艺,提升鉴定眼力
在众多红山古玉中,我对玉箍,情有独钟. 玉箍,又称马蹄形器,是红山出土古玉中的典型器物.看似简单的玉箍,其实加工难度很大. 一.工艺 玉箍的加工,首先自上而下打一直孔,然后用兽皮等穿过,带动潮湿的解玉 ...
-
知砡行(2) 丁哲《史前玉器的阴刻工艺及阴刻特征》 之红山文化玉器学习笔记(一)
阴刻,是古代治玉最主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阴刻,即以各类工具通过刻划.磋磨.推磨.砣磨等方式,在玉器上制作凹槽.凹线的一种工艺,其本质就是工具与玉材之间的摩擦.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工具.加工 ...
-
细说高古玉器 钻孔 干货
钻孔,是古人最那首也是最原始的制作玉器的方式,手拿石头或骨头做的钻孔,或实心或空心,配合解玉砂,单面或交替钻磨 人们也会巧妙的利用弓钻的动力学原理,进行钻孔 在钻磨的过程中,因石棒或骨棒与玉体发生摩擦 ...
-
古玉学步(145):古砣痕迹说(2)——切料推磨雕
原创一夫之2018-12-17 09:09:40 砣机发明以后,制玉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古玉的文明时代才真正兴起.目前已知(有考古发掘实物证明)较早开始使用砣具的为红山文化. 砣具在制玉的多个领域 ...
-
古玉学步(99):接砣精准显刚劲 些微偏砣微调整
一夫之 古砣工的刚劲与机仿工的绵软是因工具所决定的天然差别,无法改变(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古砣由于人力的原因,每一砣(刀)留下的轨迹长度都是有限的,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学步(87):砣具起源信哪家,采信实物说真话
一夫之 常常有藏友质疑:先弄懂新石器时代还出现砣具了吗. 学界关于砣具初现之年代众说纷呈,大体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春秋.汉代之说.那么,究竟采信哪一种说法呢?本条以为:以出土实物为准,采信新石器时 ...
-
古玉学步(60):图说红山玉作桯钻和管钻打孔痕迹的区别
一篇关于红山玉作桯钻与管钻痕迹的图帖,直观透彻,对于学习古玉钻孔大有裨益:温故而知新,拿来学习偷懒又不用动脑筋,转帖奉献藏友.在此鸣谢源作者的创作,小编这厢有礼了.以下静静读图感受-- 感谢古玉吧主& ...
-
古玉学步(190):例举周工不用砣 工艺纯粹靠磋磨
原创一夫之2019-12-06 12:52:53 如前所述,制玉的原始工艺为最初的"磨",推磨是制玉工艺的起源(参见<古玉学步(189):碾琢刻砣源起推磨>). 推磨产 ...
-
古玉学步(146):古砣痕迹说(3)——刀刀见锋
原创一夫之2018-12-18 08:23:13 商代以后,阴刻线取代真阳线成为砣具作工的主流刻线,即使隐起阳线其实也是由真阴线构成的(假阳线). 阴刻线有长.短与粗.细之分,从砣具的有效行程来看,相 ...
-
古玉学步(144):古砣痕迹说(1)——砣具的历程
原创一夫之2018-12-15 10:02:32 古玉文化与砣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是紧密相连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砣具所产生的工艺痕迹也不尽相同.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制玉工艺,应该都是传承于新石器时代早. ...
-
古玉学步(111):古玉纹饰制作工具——古砣具(3)
一夫之2018-10-15 09:03:25 (三)宽砣刀刀锋直线片切削 宽砣是古玉雕琢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砣具,除少数素器之外,绝大部分古玉器上都要见到宽砣的作工痕迹. 宽砣作工依然是<玉作图&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