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相关推荐
-
大文学笔谈之二丨颜同林、罗维斯笔谈二则
大文学笔谈之二 01 李怡丨"大文学"可以做哪些事--主持人语 从本期开始,我们借<当代文坛>之一角,推出"大文学视野"专栏. 这个概念,是我近些年 ...
-
古诗鉴赏要在多元解读中寻觅真相
诗歌批评:在多元解读中寻觅真相 --黄理兵<唐诗的真相>读后 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 谭邦和 摘 要 黄理兵的唐诗解读新著及其书名,促使我们思考诗歌批评的一个理论问题和现实困境:诗歌作品 ...
-
文本、互文性与意义探求
山东大学文学院"人文科学方法论"课堂实录 第 十 二 讲 李桂奎 时间:2020年12月14日上午9:00-12:00 授课对象:古代文学.文献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在人 ...
-
愿实事求是的“批评和批判”的呼声,给中国文坛和诗坛,带来“风清气正”
作者:虎尘老师 [引子] 近日,全国部分文学爱好者(含中国作协,各省协,市.地.县级作协会员,以及专事写作者和业余写作者等),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私信"于我."私信&qu ...
-
张旭东 | 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张旭东老师<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一文,该文以"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两者关系的探讨为核心,既试图通过&qu ...
-
张旭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批判的文学史> 作者:张旭东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出版日期:2020-11-20 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演讲 文 | 张旭东 今天的题目是命题 ...
-
文艺批评 | 张旭东: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编者按 本文是根据张旭东老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的讲座整理而成,文章在"重读鲁迅"的大标题下,为当下鲁迅阅读热潮提供了"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 ...
-
一直以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是一个极其活跃和富有活力的领域,比如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等,罗宗强的《明代文学思想史》、陈伯海的《中国诗学之现代观》、汪涌豪的《中国文学
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8-06 03:25[文化评析·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③]作者: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
-
上古荐书|《中国文学批评自由释义传统研究》出版
南朝时屈居"中品"的诗人陶渊明如何在有宋间一跃成为"晋.宋第一辈人",唐宋间"声价重生前"的诗仙李白和"誉望隆身后"的诗 ...
-
新世纪20年文艺·丁 帆 | 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摭谈
<南方文坛>2020年第6期 新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摭谈 文 | 丁 帆 引言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十分微妙,也十分诡异,其曲线起伏回环的复杂性是20世纪无可比拟的,因为它所遇到的 ...
-
社会翻译学研究 || 海外华裔学者发起中国文学译介项目社会学分析——以王际真的《鲁迅小说选集》为例
本文原刊<外语与翻译>2020年第4期,第45-50页. 摘 要: 本文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及笔者提出的"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模式",以王际真翻译的<鲁迅小说 ...
-
中国文学巨擘鲁迅逝世原因与时间 鲁迅生平简介民族之魂长存
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逝世. 人的肉体会由于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一个伟大人物的灵魂却只会随时光的逝去而日增光辉,并愈加显示出其永垂不朽的价值.鲁迅,正具有 ...
-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然而传统总是距离最近的部分对我们影响最大,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