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老区今成无人村,松源化联村避暑好地方,特产蜂蜜竹笋和红菇

梅县松源化联村是一个散布于约8公里长的狭长山谷里的偏僻小山村,山谷两边是长满苗竹或阔叶树的高山。幽静的山谷即使是夏天也显得比较清凉,可说是松源镇避暑的好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都搬出去住了,晚上很少人在村子里过夜,部分地方经常没人居住,堪称是山谷里的无人村。每年冬、春两季,有些外村人会去化联村偷采竹笋,村里人不得不在村口的公路边立了几块“严禁进山挖竹笋,违者每株重罚五十元”的牌子。化联村还是松源的革命老区,不少老房屋门前都挂有“革命旧址”的牌子,仔细一看,原来化联村是闽粤赣边纵队独七大队的驻地旧址呢!

从地图上看,梅县区松源镇化联村包括礤下、石子棋、楮(肚)树坪、湖洋坝、黄毛礤、三坑里、下三坑、温屋、何屋等,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水泥乡道逾6公里,机耕路约5公里,化联村的机耕路分别与蕉岭县南礤镇蓝源村和梅县区隆文镇芦溪村相连。

化联村竹林面积不小,不少路段从山谷谷底到半山腰主要植物是苗竹,早年化联村的村民靠山吃山,福建上杭、永定经常有人开龙溪车来化联村收购毛竹,卖苗竹和粗加工的竹制品成了当年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如今竹子的销量大幅下降,丰富的苗竹资源成了摆设,村民不得不挖竹笋卖,或者晒成笋干销售。因为很少人在村里居住,难免有外村人到化联村偷挖竹笋,村民不得不在公路旁边立了几块“严禁进山挖竹笋,违者每株重罚五十元”的警示牌。

夏天到化联村避暑,在竹林里吹吹风,用心去倾听风吹竹叶的声音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化联村还有一大片杉树林,虽然杉树林在化联村占比不大,但面积也不小,主要集中在楮(肚)树坪附近。在水泥路上就可以看到几条机耕路的旁边几乎都是杉树,看样子有点像人工种植的,非常密,普遍比较细小。

化联村更多的是阔叶林,从楮树坪开始沿着凹凸不平的机耕路往山谷里走,树木的种类十分繁杂,以硬木类为主,看起来有点像原始森林。据说,树林下面长有一些红菇,红菇成了化联村的特产之一,但目前化联村的主要特产是蜂蜜和竹笋。

我在楮树坪温姓人的上厅桌面上看到几十个玻璃瓶,里面装有快手、抖音里销售的那种带有蜂巢的“野生蜂蜜”。看到瓶子里的野生蜂蜜,我好奇地问屋主如何获取野生蜂蜜?屋主告诉我,在树林里挖个较大的洞,然后用黄泥把洞口裹起来,只留一个较小的洞口,野生的蜜蜂就会飞进去筑巢酿蜜。一段时间后,再把蜂蜜连蜂巢一起取出来,切成小块放进玻璃瓶里在网上销售。听了温叔的介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网上销售的野生蜂蜜是这样来的。当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肯定还有很多细节和技巧。与其它地方相比,化联村最大的优势是大面积的野生阔叶林,所以其蜜源是无污染的,不管是野生的蜂蜜还是人工养殖的蜂蜜。

楮树坪温屋原来是化联村的大队部,全村村民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温屋上厅的墙壁上画了毛主席、杨开慧、毛岸英等人的头像。仔细一看,有10幅不同时期的毛主席头像。这些头像画在光芒四射的红太阳里面,你知道有什么寓意吗?头像下面是毛主席的诗词或毛主席语录,再下面是对应的地点。如年轻帅气的毛主席像下面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诗词下面画的是井冈山。1928年8月黄洋界保卫战后,毛委员听到胜利的喜讯,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就出自这首词。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总指挥是我们梅州的朱云卿,他是红军第一任总参谋长。

据一位楮树坪何姓村民说,闽粤赣边纵队独七大队曾经在化联村住过几年。他的爷爷温清发是当年化联村的干部,被国民党官兵抓到松源桥下街并勒索赎金。他奶奶想尽办法借钱,好不容易筹够钱步行到横江村时,他爷爷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枪决了。

化联村的楮树坪、黄毛礤、石子棋等地的墙壁上和去礤下的路旁大树上都挂了由梅县区松源镇人民政府和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制作的带有“革命旧址”字样的白底红字牌子。

石子棋水口的大树下则挂有“杭武蕉梅县委委员谌学钦牺牲地旧址——石子棋水口”的牌子。遗憾的是,由于当年参加革命的人和知情人基本都过世了,未能深入了解化联村当年革命斗争的故事。

我想补充一下的是,化联村化龙寺旁边的高山上有一座玉皇宫,站在玉皇宫前面,可以看到左边是墨绿色的阔叶林,右边是茂密的竹林,前面的山谷里可看到石子棋的民房,远处是松源镇横江村和五星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