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彬||【书评】复活的孔子:站在天人之际的圣人或诗人

复活的孔子:站在天人之际的圣人或诗人
 
————评向以鲜现代抒情史诗《我的孔子》
     
                              文/刘爱彬

一、圣人一枝花

“伟大也要人懂”,这是鲁迅先生评论《儒林外史》的话。这是千真万确的,评论一部大书是如此,评论一位精神巨人更是如此。
评论是需要尺度的,评论一位巨人需要巨大的尺度。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实,五百年亦必有圣人出。想天地肇始,盘皇开天辟地,娲皇抟土造人,三皇洪荒草创,《尚书·尧典》粤若稽古,日月丽于天,江河丽于地,多么辽远恍惚的岁月啊。而周鉴二代,郁郁乎文哉!上下五千年星垂旷野,五万里天下风景,千年之间,前五百年文武周公,后五百年集大成者尼父孔子。故此,欲知文武周孔,既需王天下的空间距,又要五百载的时间尺。然子贡一则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苏子再则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胡子三则曰:太大与太真的东西总是难知。是啊,这高这深,这大这真,似远似近,瞻前顾后,世人上看下看,横说竖说,总是看也不尽说也不尽。呜呼!说难也,如此千古一叹,岂止韩非子一人?千古一人,广大精微,既大且真,说之不尽乃知之不尽,知止则言止。故知言先知人,知圣先知天。不知天焉知圣?不知人岂知言?圣人或诗人皆站在天人之际,故知天人之际则知圣言诗学。同站在天人之际,诗人向以鲜以此知圣人“我的孔子”。我今若知天人之际,则我知我的诗人向以鲜和我的圣人孔子。向乎孔乎,圣人诗人,一而二,二而一也。咦?“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既见大真,既见此花,如见天地万物,如见亲亲真真的自己。此时此地,今生今世,相见恍如梦寐,你不亲谁亲,你不敬谁敬,你不慕谁慕,你不知谁知,你不喜谁喜?诗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我云:既见圣人,云胡不喜!婆娑世界,人海茫茫,佛世难值,圣人难见,君子难遇,难!难!难!而及今亲亲真真的遇见了,云胡不喜?!看吧,喜啊,喜啊,喜啊,漫把一卷诗书天欢地喜……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啷个锵……

二、站在天人之际:圣人或诗人的在世身位

孔子是“圣之时者”,与时消息。而圣不空生,生必有其身位。《易》为六经之首,故《传》屡论时位,从头到尾,不厌其烦,真可谓洋洋乎其辞。孔子的在世身位何在?传承孔门“天人之学”的《庄子》,在《天运篇》里劈头就划分出天下世界的七等人,圣人之上有三等,圣人之下有三等,上三三,下三三,圣人居中,承上启下,顶天立地,贯通三才,上感天道,下应人世。易老相通,故《老》云:圣人之大宝曰位。站在天人之际,孔子之身位是双重性的,双向敞开,上承于天,下托于地,中接于人,通天彻地晓人。既是天人,又是凡人,既有法身,又有肉身。既以道莅天下,又以道立天下。天人互通,天人交感,译天道以应人世。而道不可见,恍兮惚兮,惟象喻之。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物成文。在天曰天文,在地曰地文,在人曰人文,刘勰讨论文心,首篇即是《原道》,次之以《徵圣》,三之以《宗经》,则道脉-学脉-文脉寓之。若然,圣人的在世身位既明,则其潜心默会,吐辞发语,言志抒怀,必关乎天人。圣人的天人之学乌乎在?六经云耳!义理在此,学说在此,制度在此。我今试分述之,则《易》、《诗》、《乐》关乎天道,《书》、《礼》、《春秋》切于人世,前三三实乃“天学”,后三三则是“人学”。然六经如圆,言天,则人寓之,言人,则天在焉,天不离人,人不离天,天人不一,天人不二,天人循环亦天人相待。人是天人,天而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人而天,人与天齐。《易》曰: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万象森然,天人先后,亦宾主历然。先天是人为主,天为宾;后天是天为主,人为宾。天人互位,则迭为主宾。天人交感,亦天人交胜。圣人居中,感天应人,上传下达,此问彼译。仰而观天文,俯以望地理,中以洞悉世道人心。于天敬,于地亲,与民仁善,无敌无对于天下。胡诗句云:上与星辰近,下与庶民亲。圣人之身位,此句可谓一语道尽。

天地人三才合一,人而天,天而人,知天以知人,知人以知天。三才一体共在,言天,地在其中,人在其中;言地,天在其中,人在其中;言人,天在其中,地在其中。三才一体三体:敌体、师体友体,天地人如师如友如敌。故言师,友在敌在;言敌,师在友在;言友,敌在师在。法是互法,师是互师,友是互友,敌是互敌。后世扩而充之,推三衍五,曰天地君亲师。故天有五常,地有五行,人有五貌五伦五事,推天道以阐人世,行人事以合天道。所以欲知圣人孔子,先知天人之际,知天知地,知圣知人,则知礼知乐知诗知文。不知天人之际,则不知天道人世;不知天道人世,则不知礼乐文章。知是感,是觉,是识,是通,是统,天人交感,天人交觉,天人交识,天人交通,天人交统。知则明,明而神乎其神。礼乐文章只是觉之言,一个时代与民族的觉之言。《易》有咸卦,咸者,感也,遂以感以觉以知以识以统而通天下,而通天地人三才,通天通地,彻上彻下。

天地人为一,道-圣-经为一。圣人得一,经源于一,礼乐文章与道-圣-经同生共长。一者,元也。圣是元圣,诗是元诗,思是元哲学。如此,欲知元诗,不知元圣,可乎?欲知元哲学,不知圣身时位,可乎?六译圣人廖平,“予圣自封”,撰《知圣篇》,拈出素王、天人二说,发二千年圣学不传之秘。我今追之继之,扩之充之,以论我的孔子与我的向以鲜,不亦可乎?不亦宜乎!必也正名以正言,名正则言顺。言顺则心生言立,言立则文明。孔有明德,向有明德,我今明其明德。是以后学末进,不揣浅陋,妄以望以凡夫蛙见坐井观天,说说我一个人的孔子,侃侃我一个人的向以鲜。知我者,我之友;罪我者,我之师;恶我者,我之敌。哈哈!……

三、神圣的相遇:孔子走向我的途中

想人民共和国叶嫩花初之时及于今,凡一百二十年。三十年为一世,百二十年乃四世,一世一节一会,十年一小变,三十年一中变,六十年甲子一大变。推而广之,中国一百年一变,三百年一中变,三千年必大变。值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新的千年之始,写作于2014-2015年,初版于2016年的长诗《我的孔子》,作为私人信仰事件横空出世,绝非偶然,诚不可等闲视之。孔子一向是中国两千年的定海神针,近代以来,则成为政治的晴雨表与文化的风向标。如今生在新战国时代与新诸子百家时代的我们,观象知天,一个疑问油然而生,这会是新天下体系的开始吗?孔子复活,新天下必起。面对新世界的胎动腹中,但丁以先知的方式写成《神曲》,作为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最后的诗人”与后三十年“最初的诗人”,向以鲜长诗《我的孔子》会不会成为新天下的预言?烨烨雷电,不令不宁。远雷已在天际滚响,心怀天下而未雨绸缪的人们,大雨滂沱之时,撑起你们随身的雨伞吧,泥泞艰难的时刻到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时期自国门洞开,中国一路向西狂飙突进,时代的精神氛围“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时代的象征“从红旗到红玫瑰”,“扬弃科学与民主,建立自由与秩序”成为时代的文化宣言。僻处四川的向以鲜,曾经深受中西古今诗学传统交叉影响的他,放弃自己的双重阅读写作,一举焚毁旧体诗词,以青春的热情纵身一跃,跳进八十年代的新诗浪潮之中。少年天才,甫一出手,即以《小屋子》和《割玻璃的人》名动江湖。继出版古典学术著作《超越江湖的诗人》之后,现代新诗集腋成裘,系列组诗《石头动物园》以三人合集初版于《诗:三人行》。上帝死了,动物凶猛。《石头动物园》组诗,秋杀冬寒,以狰狞的美丽将中国的虚无主义刻写得彻骨地颤栗与恐惧。文王既没,礼崩乐坏的贫乏时代、机械时代,抒情诗人何为?对自己灵魂的虚无与黑暗深怀惊觉和警醒,向以鲜转身坐进石不语斋疗伤自救,而与圣贤典籍金石器物长伴,才情非凡的诗笔一悬十年。这是失语期,也是反思期,既是沉潜期,又是探索期。他主办同人诗刊,与诗友时相过从,仿佛诗坛之外的隐客或居士,但与诗神的缱绻之情剪不断理还乱。经过长长的休眠期,春风吹吹,一颗沉睡的心焕然解冻,2001年的试笔诗风丕变。以往的秋冬荒寒之气退尽,一种动人的暖意弥漫笔端,春生夏长,草木葳蕤馥郁,组诗《纳米纳米》、《孔雀胆》、《平衡木》、《卡瓦博格》于是生焉。继停笔五年之后,复成组诗《成都考古札记》。当他再次回应诗神的深情召唤,就一发而不可收,《观物》、《唐诗弥撒曲》、《我的孔子》、《我的发音》、《我的聂家岩》遂如累累积薪,后来而居上。三十年的写作史,三十年的心灵史,与共和国史隐秘地形成互应互文。诗是时代纪念碑后的阴性文字,诗人是时代潮流与民族秘史的秘刻私写之人。

纵观向以鲜四十年的精神史演进,处于古今中西之争的他,现代诗写作呈现双向性、复线性,一中一西,忽古忽今,似隐似显。西方诗学传统早期以《石头动物园》为代表,近期以《我的发音》为标志,而早期中国诗学传统以《纳米纳米》为试笔,近期以“我的三部曲”拾级而上。如果说面对现代虚无主义的狰狞世相,《我的发音》是公民-战士同丑恶政治的短兵相接,深具鲁迅风,那么《唐诗弥撒曲》则是对古典诗学传统的深情悲悼与自我敞开。经年走在回家的路上,魂不守舍的诗人,在中华唐魂中第一次安顿下来,悲欣交集,抬头望望唐代的铜月亮,有一种凄凉,有一种欢悦,然而后正心诚意,喘一口气,打算安身立命。可是虚无的大风在不断地劲吹、吹、吹,吹得他立身难稳,欲住难住,一步步自诗人的审美之路走向儒者的信仰之路,从《唐诗弥撒曲》走向《我的孔子》。诗人的审美无法抵抗现代虚无主义,惟有坚定强硬的儒者信仰绝对能够!于是,儒士的身份自觉被彻底唤醒了。就这样,审美的骑士挺身一跃成为信仰的骑士,圣灵降临,神圣的孔子不疾而速地走向诗人向以鲜,在此途中,曾经审美苏醒的诗人自觉成为道统的担纲者。圣灵降临的叙事开始了,神圣的时间开始了。世界之门敞亮,孔子与诗人同在,言与诗同在,圣人以诗人的身份开口说话———不要疑惑,要信!……

我是光,我是道路,我是生命。(此为书评上篇,稍后推出下篇。)

刘爱彬:

镇平杨营人,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人文科学系,为一抱牍小吏,自谓是乡下的乡下的乡下人,少喜舞文弄墨,既长泛滥于诸子百家,壮乃皈依于廖平、胡兰成“天人之学”,究心天人之际,旷观百世之变,汇融古今中西于一炉,采食天下之蜜,欲酿成己之一家之言,重建中国中心观的“古典中国学”。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和君子理想人格,也是儒家待人处世的重要思想方法,论大即大,说小即小,它隐藏在平时.日常的细微之中,又尽显博大的精深智慧,"广大"而"精微&qu ...

  • 晓锦源:谈谈 究天人之际

    晓锦源:谈谈 究天人之际

  •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

    那么有名的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即来自本章,本章可以认真体会琢磨下. 先贴下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

  • 刘爱彬||【书评】莲花或桃花与剑:一个诗人的战争与和平

    莲花或桃花与剑:一个诗人的战争与和平 ------序南阳渔客<莲花诗路>诗稿                              文/刘爱彬 南阳渔客,为我新识素交,其人乡裔城籍,漫 ...

  • 刘爱彬||【书评】植物人:植物性的诗与植物性的哲学——序封延通诗集《清凉》

    植物人:植物性的诗与植物性的哲学 --序封延通诗集<清凉>                        文/刘爱彬 胡兰成语云:世缘深处仙缘新,我读之赞叹不已,也半信半疑.是呢,我本是一 ...

  • 刘爱彬||【书评】“三言两拍”谭克修

    "三言二拍"谭克修                    文/刘爱彬 一."地方主义"再思考 1.此论精彩纷呈,读之我心狂喜."这真是清明的理论学问& ...

  • 刘爱彬||【散文】囚绿记

                囚 绿 记                  文/刘爱彬 夜深了,静了,劳累一天的人们都沉湎于各自的梦乡里:而阳台上的水仙花却开始了它夜之独白.主人是太粗心了,忘记将它搬进客厅 ...

  • 刘爱彬||【诗歌】 戒你(外一首)

     戒   你          文/刘爱彬 香烟     我爱 随身袖珍携带 不离不弃 宛若此生情人所遗 戒指 香烟有毒 玩火危险 惜生的人们众口一词 我说    我为爱一生冒险 每一个为爱纵火的夜晚 ...

  • 刘爱彬|| 论男人心目中的女人

    论男人心目中的女人 文/刘爱彬 在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两个女人,至少两个,一个是母亲型的,一个是情人型的.母亲型的代表着家,代表着衣食住行,代表着一切温暖慰藉的地方.男人来自那里,最终也将回归到那里;是 ...

  • ​​慈晨辉,刘孝彬两位老师作品欣赏

    -请扫码关注- 诗人思归平台欢迎您 投稿微信号: CZJ690430 温 馨 告 知 <诗百家>一书即将截稿,预上作品的老师请抓紧时间投稿 草根诗人 思归文集 作者简介 慈晨辉,1980年 ...

  • 北京大学何爱彬研究组开发CoTECH实现单细胞多维表观重构

    北京讯     细胞命运或状态由多维度染色质修饰景图及其调控基因表达谱决定.虽然各类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结合等表观因子调控的机制与结果各异,却协同决定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全局性的研究多维度的表观因子相 ...

  • 【刘臣彬】五脏六腑辨证用药(五)肾与膀胱

    一. 肾阳虚 某些衰弱性疾病.慢性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肾上腺机能减退症.神经衰弱. 治法:温补肾阳 药物: 1. 滋阴补肾:地黄.山芋.山药.玉竹.黄精.巴戟肉. 2. 补肾阳:附子.肉桂.杜仲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