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法要掌握,“式与劲合”,提升你的认知

越王剑,冷光透千年。绿沉枪,洞穿光阴山。兵器在于控,随心所欲,跟自己手指似的,想合就合,想开就开,劲劲自如。手臂不能太直,结构上,屈臂沉肘。初练沉肘,背阔肌侧线会压缩,你能摸到。再练沉肘,背阔肌松了,但肘劲更大了,上了骨头。

门外诵经,门里超度。沉肘必开肩,由抻到松,摘开肩关节。肩是活的,肘是沉的。不要压肩,肱骨斜下方45度,轻轻抻开,锁窝洞开。胛骨也是根,根节有二,一是有劲,二是灵活,缺一不可。所谓空间,我能掤开,还特灵活。空间,意味着自由。刚练拳时,有些式子,感觉古怪,慢慢劲练顺了,不别扭了,空间就有了。

远看似丘,近看是山。打拳时,别耍手腕,手腕动作多了,小臂就闲置了。分筋错骨劲,也不是单单靠腕子,而是身上一种别劲。好比说,手指被门缝夹了一下,轴力加合劲,才是擒拿要诀。懂了轴力,也就懂了杠杆。拧手臂,不如拧丹田,丹田带着手臂,一起拧,劲会成倍增长。

象形取意,也叫入相,现代话叫,心流。譬如说,你登上顶峰,一览众山小,不自觉之间,顿觉自身高大。你面临大海,涛涛白浪,海鸥天际,顿感激情澎湃。看到别人打拳,练得真好,仿佛自己身上也动,兴奋法喜,这都是拳意。一个东西,自有一个相。高手拿到了全相,常人流于片面,这就是差距。

毫厘之间,立身百年。什么叫修拳?修即修正。膝盖晃没晃,压不压,解决没有?懒扎衣,几个正反弓,做到没有?好比爬楼,有人用脚蹬,有人用胯骨。脚一落台阶,胯就吃上劲了,一蹬胯,腰眼一挺,一步三阶,上楼轻快。有人用手,有人用腰。拳学,也是一门人体调动学。

劲在先,招在后。单鞭这个式子,不能使你出功夫。用螺旋劲,衍生出的单鞭,才能出功夫。打个比方,练书法,先练笔画。笔画就是劲,所有笔画劲吃透了,才能学组字,搭建字形。一说起螺旋,不要先想哪一招,要想我如何运劲。身上会运劲了,单鞭也就成了。

看得见是招,看不见是法。换个角度说,起式练什么呢?一是,落胯沉坠劲,检查一下,整体松撑劲。然后,立脊拔腰,开始胸腰折叠,练波浪劲。在波浪劲里,体会肘杠杆,肋开合,内腔波动。有一个潜在规律,一定记住,当你把一个式子中,所有劲都练出来了,其它式子,一通百通,这就是方便法门。

搞懂一个,通开一片。一上来,就练一连串式子,结果哪个也不精。就攻一两个式子,把里头的劲找齐了。攻下一个式子,也就意味着,你体悟了那个法。用那个法练劲,就能解决其它式。想想怎么拧,用哪里拧,谁先谁后,慢慢就开窍了。这种练法,能让你开悟,也能让你深入,你会单鞭劲了,白鹤也就快成了。

强调单式,揣摩内劲。肋劲,胛劲,胯劲,逐一练通。微观细节,决定宏观动态。有一天,你能全盘兼顾了,哪个式子,都无所谓,因为你会运劲了。什么叫万事开头难?吃透一个式子的劲,掌握某种通用法门,这不容易,一旦你悟了,那个东西,能解决一切式子,这叫懂劲。式虽千变万化,劲唯一贯,理为一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