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如何理解“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进道为何会像后退?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学习感悟20200909
花了一个月左右的业余时间,读完了<道德经>全文,对老子的思想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也有一些体会和收获. 老子所谓的道是圣人之道,老子所谓的德是圣人之德,是普通人所不能企及的.老子说要&quo ...
-
《大学》之精髓
2021-03-29[<大学>] 胡勋华网络 简介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万事:有万事,然后有本末.始终.先后之序.大人之学,穷源竟委,原 ...
-
初解道德经41——老子说的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
你相信大器晚成吗? 我认为,这世界上没有大器晚成,只有大器免成. 一味的努力并不能成大器,只有顺应本性的发展,行事自然,方能成大器! 为何这样说? 我们来看下"大器晚成"出处篇: ...
-
《道德经》: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到底是什么意思?
解<道德经>: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首先,要知道这里的道,是大道,天道.正道,不要简单从字面上理解成道路,同样的,名可名非常名的"名",也不是名称,就好像道德经 ...
-
(一)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经三个字 一、道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
闲雲淡淡 2017-02-27 10:04:12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关注 (一)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经三个字 一.道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 ...
-
再读《道德经》:如何理解老子说的“道”?
"以老解老"是解读老子<道德经>的基本方法:一.用老子的原话解释老子提出来的概念:二.用老子的概念来解读<道德经>原文:三.用老子的思想逻辑来论证老子的基本 ...
-
《道德经》如何理解“大象无形”?既然“道隐”那又如何见道呢?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大象无形.此句破 ...
-
《道德经》“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如何理解?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quo ...
-
【 民俗探讨】如何理解“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
如何理解"不怕蛤蟆进家门,就怕三树立门头"? 关山听风 在农村,蛤蟆和树木是常见之物,人们经常与他们打交道,自然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民间风俗,也流传着一些俗语.那么蛤蟆进家门与三树立门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本章继续表彰道,赞美道,告知统治者以道治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 ...
-
真正的理解(写进心窝)
什么是真正的理解? 不是甜言蜜语的哄骗: 不是信誓旦旦的诺言: 是人和人之间的信赖: 是心和心之间的谅解. 什么是真正的理解? 是谈话中的耐心倾听: 是争吵后的诚心包容: 是犯错后的主动道歉: 是陪伴 ...
-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闻道勤行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