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静为躁君”?】老子说:“道冲...
[为什么说"静为躁君"?]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而与"万物之宗"相应的是万民之上的当权者,所以圣人应当"以 ...
-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出处及意思
摘自<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六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他对所看到现象的表述,再次延伸为无为无败. 先贴下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
-
其安易持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尺之台,作于累土: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 第十四章 -1-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道德经> 第二十四章 -1-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悟读述杂【64】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悟读述杂【64】
-
663期B || 妥妥读《三国》(六十四)承师志姜维北伐 趁国丧魏吴用兵/轩诚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曹爽说自己的一家老小都在城里,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被害.还说,司马懿来信只是要解除我的兵权罢了.于是考虑了一夜的曹爽选择了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