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64年插队知青

(0)

相关推荐

  • 五十年前的那场风暴,不能忘却的纪念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们上山下乡已五十周年了.回首往事,有坎坷,有欢乐,酸甜苦辣都尝遍.如今知青们发已白,但那颗心依旧火热.他们用笔书写最美的篇 ... 五十年前的那场风暴,不 ...

  • ​我和到会宁土高的知青 || 作者 张炳烈

    我和到会宁土高的知青 作者  |  张炳烈 1968年冬天,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新指示.一时间, ...

  • 《知青》|一路相伴,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这是几位知青(同学,发小)下乡到生产建设兵团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在返回兵团的绿皮火车上,探出身子向亲人告别,被家人拍下这张珍贵照片.之所以珍贵,除了每人纯真的表情外,是窗口下的标牌,清 ...

  • 老知青还记得这些历史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数据吗?

    原创2021-05-10 21:46·臧翁说史 在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河南省郏县的大李庄.邱庄.吴堂庄.杨庄有32名初中和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合作社,担任会计和记工员,开创了"文化人" ...

  • 王小荣: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学校工作

      上山下乡中的学校工作                      文/ 王小荣   "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是知识青年革命化的重要道路",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最为广泛而且深入的 ...

  • 【那年,我十八岁】/ 王卫国

    那年,我十八岁 王卫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四年四月 ...

  • 方麟|苦难中的芳华

    封面设计:章仁缘 1 这本<岁月的河>,很偶然地漂流到我手中.熊大蘅阿姨是母亲的朋友,南昌二中"老三届"毕业生.她送我一本南昌二中1968届回忆青春的书,并嘱我写一篇书 ...

  • 知青馆,上海知青之家 ——上海3日(11)

    ★旅游地点: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之知青馆 参观完志愿军文献馆出来,外面的雨下得越发大了,用倾盆大雨来形容也不为过.可是要我们呆在原地不动,又实在不是我们的性格.一眼看到旁边的知青馆,虽然看起来规模并不大 ...

  • 图志丨1968年,插队知青高斌

    1968年10月,在毛泽东主席的一声号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7岁的高斌毅然走出了家门,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村生活的新鲜感来到了当时亳县张沃人民公社张沃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 [旧画重提]我画“一个插队知青的浪漫故事”

    画面上色彩与线条构成的图像,用具象的眼光看,那是自然造物的准确表达,唯有此才能准确传达出画面的节奏.若用抽象的理念审视色彩与线条的构成,那只是一种情绪的起伏,形体在这一前提下构成.这两种艺术理论都不是 ...

  • 患难之交永不忘——插队知青分别38年后重聚感怀

    本文作者:老知青 五湖四海,天各一方, 久别重逢,欢聚一堂. 千言万语,倾诉衷肠, 场面火爆,兴奋超常. 亲密无间,话短情长, 回首往事,如进剧场. 刚入成年,建设村庄, 弱体务农,斗志昂扬. 冰天雪 ...

  • 我老了吗?我是64年属龙的今年58岁了,...

    我老了吗? 我是64年属龙的今年58岁了,身体感觉和以前有很大的变化, 第一是要戴200度的眼睛了,不戴小字就看不清楚 第二是腿脚没有以前有力气了,走路要小心多了 第三是吃的没以前多了,吃多了消化不好 ...

  • 知青往事:在东北插队娶了大自己五岁的寡妇被嘲笑,他却语出惊人

    上海知青刘建江曾在东北边陲插队落户生活了几十年,退休后他才和他爱人一起返回了上海生活.说起当年在东北插队落户的那段生活经历,刘建江老师感慨万千,他说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段青葱时光. 今日头条智能配图 刘建 ...

  • 知青日记(1975.9.5—9.7):我是一名社员(徐景洲)

    1975年9月5日晚 上篇日记由于他人的打扰及夜渐深未能记下去,今天,去运河买桶,花了一个整天. 早清,走在无际的.绿茵茵的旷野上,沐浴着灿烂的朝霞,鬹感到身心振奋,心胸开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街市 ...

  • 京山城山村——武汉知青插队的小山村

    城山村[Chéngshān Cūn] 京山温泉新区辖区内的村民委员会.位于温泉新区东部.距离京山温泉新区管委会驻地1.1千米.人口691人.面积5.6平方千米. 以附近山峰名称命名,故名. 解放初属城 ...

  • 知青岁月 | 东荆河心中的河 插队回乡到香城

    插队在东荆河畔,村里的老人说东荆河发源于天沔(意指天门沔阳一带),称那为"高头".查阅地图,发现东荆河在"高头"由若干支流汇集,准确具体地说它发源于何地实大不易 ...

  • 我是知青(一)

    我是知青(一) 作者 ▏ 春山 高二结束了,我还没有入团,支书其实跟我耍得好.那天,妈回家看见支书,赶紧炒了一斗碗蛋花饭. 支书姓"晏",我们给她取绰号"腊肉:我姓&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