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六)

(0)

相关推荐

  • 【治疗烫伤内服第一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为了让得了太阳伤寒(感冒)的病人出汗,采用火烤出汗的时候,烤火过度了则会让病人失津而起卧不安,这样反而是加剧病人的病症,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伤寒论 第一百二十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之,亡阳,必惊狂 ...

  • ​十一、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以火法强迫其发汗。凡烧针、火熏、炙法,皆属火法。),亡阳(此处的阳,指心阳而言。亡阳即心阳外亡,神气浮越之谓。),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膝)〔漆〕牡蛎龙骨

    十一.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以火法强迫其发汗.凡烧针.火熏.炙法,皆属火法.),亡阳(此处的阳,指心阳而言.亡阳即心阳外亡,神气浮越之谓.),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膝)[漆]牡蛎龙骨救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2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2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九)

    麻杏甘石汤其实是麻黄汤的变方,把桂枝换成了石膏而已,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其中麻黄桂枝是相须的关系,辛温发汗以散风寒,是发汗最厉害的,麻黄配石膏则为辛凉甘润之剂,可清泄肺热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八)

    有人把麻杏甘石汤称之为肺炎第一方,对于小孩子发高烧引起的肺炎效果特别的好,有好多医家用来治疗麻疹肺炎,大叶性肺炎,效果都不错,最关键的是费用很低.这可能就是中医为什么不能跟西医比的原因,西医随便一个感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

    伤寒论第12条辨: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表示病在表,脉浮在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六)

    伤寒论第67条辨: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病人,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攻下的治疗以后,感觉胃脘部气逆闷满,并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六)

    伤寒论第47条辨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这因本身的体能比刚刚的更强,刚才的阳气还只是中级强,还需要"麻黄汤"来把寒发出来,这个不用麻黄汤,常见的是小孩子,而且是男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二)

    伤寒论第98条辨: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原文解释:生病六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六)

    伤寒论第102条辨: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原文解释:患伤寒病才两三日,就出现了心中动悸和心烦不安,这时,就可以用小建中汤主治. 如果是心中悸,虚烦不得卧,茯苓甘草汤就可以把它治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