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二)

(0)

相关推荐

  • 《伤寒悬解》少阳传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章 少阳三十二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  少阳病,不可发汗,也不可泻下.若汗下 ...

  • 李赛美教授:服麻黄汤出血,不是用错药

    华医世界 学中医,疗效就是金标准! --李赛美教授 李赛美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 在临床中强调"经典回归临床",临床疗效确切! 在华医世界第六期"万人学伤寒 ...

  • 『每天学伤寒』一动就需要缓一整天的人,血痨证

    倪海厦&张仲景 修田哥哥资料库 今天 一六二: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如果病人发汗而复下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零)

    伤寒论第106条辨: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原文解释: 太阳表症未解,邪热内入与淤血互结于下焦膀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一)

    伤寒论第107条辨: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太阳伤寒,经过了八九天,医生误用了攻下之法,病人出现胸部胀满.心情烦躁,容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二)

    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四)

    伤寒论第110条辨: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已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五)

    伤寒论第111条辨: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六)

    伤寒论第112条辨: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伤寒症,脉象浮,本应当发汗解表,医生却用火治法强迫发汗,导致心阳外亡.神气浮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九)

    伤寒论第115条辨: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原文解释]脉象浮,发热甚,这是太阳表实症,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却反用温灸法治疗,这是把实症当做虚症来治疗,火邪内攻,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