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五)
相关推荐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1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1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 ...
-
赵永山伤寒讲义·太阳病向阳明病的转化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更有价值 这一篇主要讲述了太阳病向阳明病转化的成因与辨证.阳明证"中风"与"中寒"的特征,以及"阳明中寒"的辨证 ...
-
阳微于外而水气结于心下,此为阳微结
伤寒论是一部注重临床的医学经典,通过详尽的症状,看似散漫,实则十分严密地表现了津液在人体的出入及转化,从而建立起六经辨证体系. 在伤寒论146-148条,就展示了伤寒病外证阳气微弱,水气结于心下的一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六)
伤寒论第47条辨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这因本身的体能比刚刚的更强,刚才的阳气还只是中级强,还需要"麻黄汤"来把寒发出来,这个不用麻黄汤,常见的是小孩子,而且是男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三)
伤寒论第43条辨: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误用攻下法,表症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治. 平常太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二)
当病进入阳明以后,就是进入肠胃了,有可能病人会有下利,或者是恶心,呕吐,或者是便秘,这个时候,如果病人还有一点点汗出,不恶寒,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攻下. 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病人还有表证,都不可以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零)
当病人有口渴的现象,把半夏去掉,加上括蒌根,括蒌根是很好的止渴的的药,也就是消渴,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常常会用到括蒌根,我们在前面葛根汤里讲到"刚痉"和"柔痉"的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伤寒论的重心,开始讲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剂"桂枝汤",在学桂枝汤之有,先了解一下过去的剂量单位,在伤寒金匮里面的方剂都是用两,用钱,那是汉制的两,在今天我们用的是克,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五)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去皮炙,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用三四钱,就不得了了,生姜开三片就好了,生半夏胖子开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五)
伤寒论第93条辨: 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注释: ①冒家:头目昏冒的患者.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先使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二)
伤寒论第98条辨: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原文解释:生病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