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一)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从张仲景用半夏泻心汤说到李东垣用半夏泻心汤,还说到了当代的张琪老先生活用李东垣的分消丸和分消汤,我们再来看看叶天士是如何用半夏泻心汤。

从张仲景说到李东垣,我们心里明白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使用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走的,更多的是通过前人的这种使用,给我们打开思路,临床上灵活加减使用。

我们如何鉴定半夏泻心汤证?看起来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事物能够鉴定的,更多的是我们明白了这个理,半夏泻心汤的内核和外洋就在我们的思路里面,每个人建立的是自己的半夏泻心汤方证,彼此之间几乎是不可能统一的。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湿热中阻,这一点本来在张仲景书里面是没有的,张仲景的书里面并不治疗湿热中阻,而治疗湿热中阻是后人把他发展起来的。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里面写道:

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出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或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

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以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

这里的“脘”应该是胃脘部,“腹”应该是脐腹部,也就是说胃脘部在脐腹的上面,在人体的中焦,按胃脘部的时候有痛,或者有痞胀,当我们遇到这种病人,应该用苦泄,如黄芩,黄连。

但是,用苦泄,舌象是很重要的,在这里,他没有说验之于脉,而是必验之于舌,如果舌苔是黄色或者腻,或者黄腻,黄白浊腻,这时候就可以用小陷胸汤或者泻心汤,小陷胸汤是半夏,黄连,瓜蒌,实际上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半夏泻心汤,只不过,小陷胸汤里没有虚,小陷胸汤里热多寒,根据病证,可以用这两张方子的其中一张方子随证加减。

什么时候不可以用小陷胸汤,什么时候不可以用泻心汤?舌苔白而不燥,也就是说那种白滑苔或者是水滑苔,或者舌苔黄白相兼,或者舌苔灰白,口不渴,这时候不可以用苦泻。

其中如果有外邪未解或者平素中焦虚冷,胃脘痞闷,也不可以用苦泄,应该用开泄,宣通气滞,达归于肺。我们后世熟悉的三仁汤之类的方子。

三仁汤和半夏泻心汤的区别在于三仁汤证的病位在上焦,而半夏泻心汤的病位在心下。于是,叶天士在这里说了一句达归于肺。

叶天士明确的告诉我们,不要混淆,泻心汤,苦泄,病位一定是在胃脘,还必须验之于舌,或黄或浊。或黄或浊,实际上提示的就是中焦的湿热。

(0)

相关推荐

  • 半夏泻心汤加《外台》茯苓饮治疗胃脘痛伴有腹泻

    刘某,男,45岁,四川绵阳游仙区小枧镇人,2021,5月10日. 主诉:胃胀,胃痛,腹泻来就诊. 现症:中等个子,体瘦,口唇红,面暗红.胃脘胀满,按压疼痛,吃饭后加重,不容易消化.容易腹泻,尤其吃肉后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病案,都用到了理中汤,我们来解释一下90岁老人的这个泄泻的方子,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加减. 第一张处方: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焦神曲15克,苏叶9克,滑石18克,炙甘草3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二)临证谈理中丸

    干姜以辛热独胜.等量,人参.白术之甘是远不敌干姜之辛的.理中丸中用等量之甘草,与其说佐人参健脾益气,不如说以甘制辛,入口仍是辛多甘少.基于这一点,原方中四药等量,已然是干姜为君了. 既然是干姜为君,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