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固,造成管腔不完全部分或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因年龄的增长、体质指数(BMI)的增加和吸烟等因素而增加。<80岁的男性人群中10.7%患有本病,80岁人群的发病率是30岁人群的30余倍。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至少90%来源于深静脉血栓症。40%~50%深静脉血栓症并发肺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如血栓栓塞发生在下肢深静脉,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和沉重感,皮肤温度也会升高,严重时皮肤颜色可呈紫红色,活动后症状加重,有时伴发热、心悸症状,双下肢相应平面周径相差0.5cm以上。如血栓栓塞发生在肺动脉,即出现肺栓塞,患者会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心率加快等。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为抗凝、溶栓治疗,应用下腔静脉过滤器,严重时亦可进行介入和手术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危害大,肺栓塞时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血栓栓塞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出现静脉性跛行,形成淤积性皮炎,重者形成局部溃疡,形成臁疮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