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出身体的沉来就是太极拳,没练出沉来就是太极操。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咱们中国,练太极拳的人何止千万,可许多人练不出太极功夫,其实就是不知道太极拳的本质。 

      练太极拳有迷茫区,许多人都知道松,可很少有人知道松的结果或松的目的是什莫。当然,有其他一些原因造成太极拳爱好者练不出太极功夫。

  一是体操化,完全错误。 

      二是力气化,如有些人在散打中加入太极拳的招式,就认为是太极拳了。

      三是书本的误导,一些书中尤其是现代人出的书中,对太极拳的解释极其错误。

      四是视频误导,受理解错误的诱导,做出来的动作也是错误的。

      那么,什麽才是太极拳的本质呢?

      沉:就是太极拳的本质。

      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沉:是感觉,如,一抬手臂就要有沉感。沉:是太极拳的根本,其他的气、腰挡劲、圈、园、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础上的附加品。

      失去了目标,就等于失去了练的方向,再加上太极操和力气化的忽悠,就会与应该走的方向越走越远。除了脑袋以外,身体其他的肢体和肉体都要练出沉来:简单说 就是,手臂沉,并作用到肩,肩放松,手臂的沉重感就会通过肩部作用到脊椎,再加上脊椎的含胸拔背,造成背部的向后撑,从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撑劲,也就完成 了手臂的力由脊发,没有手臂的沉,就不会有手臂的撑劲。

      通过松腰,使得腰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跨上,下沉。通过松垮,把跨以上的重量作用到腿上,从而完成腰挡劲,下沉。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脚底下,从而能完成力发于跟,下沉。

      小沉要服从大沉,小沉要辅助大沉:这一点不太好理解,身体各个部位是有重量的,通过松,要体现出这种重量来,就自身的重量来说,手臂就属于小沉,身体就是大 沉。举例说,比如右转体抱球,右手臂是小沉,当身体右转体下沉时,就会把小沉的右手臂通过跨给翘起来,右手臂属于服从。而左手臂,会随着身体下沉也向下向右下沉,完成辅助身体下沉的作用。

      量的区别:假如你住楼房6层,要背着100斤重的女友上楼,你就不会觉得太费力气。假如让你扛100的大米上楼,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下子就能扛上去,即使扛 上去了,也累个半死。同样的重量,为什么作用到人体的效果就不同呢,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活体,一个是死体,那么,为什么死体的物体扛起来就会觉得死沉死 沉的,关键一点就是死体的物体完全放松,造成给扛着的人的下压力特别大。

      结合太极拳,练拳时就要把身体练沉了,就如同死物与活物的结合体一样,从有力的不沉,练出无力的沉,蓄力时,全身沉造成身体的压缩,并作用到地面上,造成脚的下蹬力非常大,这种下蹬,通过大地的反作用力,通过一开聚开,把下沉的身体给催荡出去。

      其他地方沉还好理解,腿的沉就不太好理解了,下面我就说一下腿的沉:有车的朋友都用千斤顶换过轮胎,假如先把车搬起来放到千斤顶上(是假如,假如千斤顶是人 腿脚),这时千斤顶没有发力,只是承受汽车的重力(假如汽车是人的腿以上的部分),那么汽车的重量加上千斤顶的重量都作用到地面(千斤顶有自重),这个重 力是两者的合力,这时慢慢的摇动千斤顶,使的千斤顶慢慢的升起来,那么,千斤顶即有往下的顶劲,又有往上的顶劲,物理学上有一个力往小的地方释放的特点, 对于千斤顶来说,大地的力大,无法往大地走,就会往力小的地方走,也就是往上顶汽车,这就是太极拳力发于跟的原理。

      假如地面是沙土地,千斤顶就会往地下陷,这时的千斤顶无法完全体现大地的反作用力,给汽车的顶力就小,那么就要换成大号的千斤顶,就象拳击,由于无法体现下蹬力所发出的力,就要不断的练身体的肌肉力,来弥补下蹬力的不足。

      总之,沉,才是太极拳的根本,动作只不过是形,再有,太极拳许多动作来自于外家拳,那么,动作本身并不能说明就是太极拳,假如拳击散打中,用的都是太极拳的招式,并不能说明就是太极拳,因为没有练出沉来,就脱离了太极拳的根本,属于发力方式与太极拳有本质的不同。

      那么在练拳中什么才能体现太极拳呢?

     上(手臂)始终要有沉的撑劲,中,腰跨有下沉的腰挡劲,下,要有发于跟的蹬劲,不管动作怎样,这些都要具备,就属于太极拳。

     结论:练出身体的沉来就是太极拳,没练出沉来就是太极操。

   松肩坠肘及其练法

 练出松肩坠肘的目的。

      一是手臂练出沉来。二是练出手臂的撑劲,三是练出手臂的气来。(关于气,以后的文章再详细的说明)

      就手臂而言,有三种地方产生力量。一是肌肉,二是筋。三是关节肌(关节之间的肉体组织,有人说叫环形肌)。

      太极拳总要求松肩坠肘,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为的就是体现和增加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有些人一想到用力,就会想到肌肉,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人体用力的组 织。由于筋和关节肌,在平时用力的情况下,被肌肉力隐藏起来,使人体会不到,那么通过松肩坠肘,就要把被隐藏起来的筋和关节肌的给扩大化,最终显现出来。

      在练拳当中,只有不断地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才能显现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并且逐渐增大筋和关节肌的力量。

      通过松,它们之间属于肌肉力慢慢的递减,而筋和关节肌的力慢慢的逐渐递增。我一直强调,练出松肩坠肘,手臂就会觉得沉重,其实,这就是突显和关节肌的用力 程度,而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这时就如同筋带动骨头在做动作,而肌肉就如同沙袋一样包裹在筋和骨头的外面,一旦练出筋和关节肌的力就能体会出这种沙袋的重 量。

      什么是撑劲呢。由于手臂放松练出沉来,手臂会下拉肩部,肩部放松会下拉脊椎,如同沉重的手臂通过肩挂在脊椎上。

      由于腋下要求有空档,造成手臂尤其是肘部向外,那么沉重的向下的手臂,再加上肘部向外的力,二者的合力交汇混合,加上含胸拔背,形成向下向外的撑劲。练出手臂的沉来,就会有肩关节开了的感觉,那么,肩关节开了就会感觉到是关节肌和筋在用力的引导手臂做动作。

      下面说一下手臂的练法。用起式讲解,钓过鱼的朋友都知道,把鱼竿放出去以后,在抬鱼竿时,用手只抬手握的这一节鱼竿,就能体会出钓的鱼的大 小。照此方法,做起式的双臂抬起动作,这时大脑只想着抬大臂,小臂和手都不用管,就如同抬鱼竿。动作与起式相同,全身放松,只是用大脑去想抬大臂即可,不 可用力,大概用4-5秒时间抬起手臂。注意,全身放松,大脑只想大臂,不要管身体,反复的练习。这是比较投机的方法,主要是能尽快体会出手臂的沉重感。

(0)

相关推荐

  • 看看你练太极做对了多少?据说能做对一半的都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今日话题:如何练好太极拳! 发表于1天前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 查看:988902回复:138 我们很多人学习太极拳勿论多久,会多少套.对于太极拳当中涉及到头,腹,身体,手,脚,步法,身法等等都存在很多不 ...

  • 太极拳里肘关节的"藏"与"用"

    肘.膝为四肢的中关节,从全身来讲,盆骨胯关节也是中关节.中关节在太极拳练习中有其独特的功能.练法和用法.我们来进行一些细微探讨.今天先从肘关节谈起. 肘是手臂的中关节,肘的运动方式应是纯正的"开与合" ...

  • 太极拳是如何被玩成太极操的?

    #太极拳是如何被玩成太极操的# 一个沉重的话题,本文带你一窥太极拳的前世今生,太极拳从拳术中的极品明星,到现在的"太极操""太极舞"之戏谑之名,无不令真正的太极 ...

  • 【拳友说】太极拳现状:太多是太极操,不要搞“创新”糟蹋太极

    太极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思想,集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技击对抗等功能为一体的运动.数百年来,它使子孙强壮,身心健康,让整个民族体 ...

  • 练出身体的沉来就是太极拳,反之就是太极操

    推荐阅读:沉香是一种中药,还可以升阳气(沉香的分类总结)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咱们中国,练太极拳的人何止千万,可许多人练不出太极功夫,其实就是不知道太极拳的本质.       练太极拳有迷茫区,许多人都知 ...

  • 怎样练出太极拳的松沉劲

    松沉劲的作用 松沉劲在太极拳表演的观赏方面,可以给人以沉稳.踏实的感觉,更可以让人感觉到气势既充足又内敛,打拳者的身体既松柔无骨又劲力内含.而没有松沉劲的人,要么松得很烂.软手软脚.形散意懒;要么绷着 ...

  • 太极拳静态要练出身体各关节、部位的组合联动

    太极拳静态要练出身体各关节.部位的组合联动 两两组合,很多,仅列举: 1. 外三合:手脚.肘膝.肩胯 2. 手肘: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出手先出肘.回手先回肘. 3. 肘肋: 4. 肋胛:开胛撑肋 5. ...

  • 身稳劲足 | 如何练出太极拳的松沉劲?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03 懒扎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招式动图 练出太极拳的松沉劲 练太极拳想要出功夫,必须练好"松沉"劲.松是方法,沉是目的.练出松沉 ...

  • 太极拳的松沉劲

    我师爷李雅轩先生谈到松沉时说:"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 ...

  • 常年打太极拳没长进,那是你没掌握这十个技巧

    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运动.太极拳拳法源远流长,拳理博大精深.我练太极初习拳探理,一知半解.久而习拳颇有体感."十个技巧"细细品味,身心舒畅. 太极拳技巧一:松. 练拳不修松,到头 ...

  • 太极拳要练出复合劲,“浑身皆圆”,为你详细介绍

    接风科技关注2021-05-05 10:08执龙角,履虎尾.人来到世间,天生有股惯性.惯性来自习性,体现在身上,叫行为习惯.不经意间,一举一动,被习性控制,自己不知,却旁观者清.好比打拳,劲断了,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