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的一首送别词,真挚深婉,婉约词中的“小清新”

张先,字子野,北宋婉约派词人,他的词多数以士大夫的闲逸生活为背景,最擅长写相思离别、男女情爱,词作中多描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所以时人称之为“张三中”,但是张先自己对此称号不以为然,他更喜欢别人称自己为“张三影”。“三影”即张先的三句词精妙无比,张先十分自得,于是就又有了“张三影”的雅称。“三影”分别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张先的一首怀人词——《江南柳》。

江南柳

张先 〔宋代〕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江南柳”即双调“望江南”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时多折柳相赠,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所以《江南柳》一曲本身就是一首“离歌”。

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引黄河入汴水,又开邗(hán)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后蜀何光远在《鉴戒录·亡国音》中写道“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

分袂:袂mèi,衣袖,分袂指分别。

关情:动心,牵动情愫。

亭亭:高耸直立、高洁渺远。谢灵运《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飙。” 苏轼 《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本词起句,诗人以“隋堤”起兴,而隋堤上的一大标志就是御道旁遍植柳树。长长的隋堤上,杨柳依依,一幅牵动人心的景象用三个字刻画而出。

波急路尘轻”。波急——运河上波涛翻滚,船只往来。路尘轻——御道上行人如织,来来往往,带起轻微的尘土。此一句中的“波急”与“路尘”都暗示着征人即将踏上旅途,分别在所难免。

随后三句,诗人总写离别自古有之,今古相同,无数人在桥边折柳相送,凄凄道别。诗人与垂柳都是见惯了路人惜别的场景,产生共情,自然也生出了惜别之意,何况此时此刻,诗人自己也面临着与人分别时的情动于心呢。

上片结句“何况自关情”,将诗人的情感递进一层,由总论离别情转而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来。

下片诗人重点写别后的彷徨。

夕阳已经隐去,一弯新月悄悄爬上城头,诗人登上高楼,再一次倚栏望月。一个“重望”表明诗人登楼望远已不是第一次了,日间的折柳送别处已不复见,在每一个夜色暝暝之时,只有一弯斜月寄托了诗人无限思念,因此诗人一次次登楼怀想,见月伤神。

而此时新月亭亭,月色娟娟,诗人陡升感慨,恨此身不能似月,辉光千里围绕着征人、陪伴着征人。

最后的结句,大有“此时相见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况味。

本首词写离别,避开“离别”时的细节不谈,只总写离情以及别后的怀想,语句清新隽永,情感真挚深婉,别具一格,是送别词中难得的佳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