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老师常说的「正位」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正位?几大“正位”原则一定要知道!

在瑜伽练习时,总是能听到某某同学受伤了,轻者肌肉撕裂拉伤、重者骨折或动脉大出血、甚至还有半身瘫痪。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任何运动都有风险。
毕竟喝水都有可能被呛到,100%安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在瑜伽课上,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听你身体的声音”。
对于大部分的我们来说很难做到,特别是老师让我们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同时又叫我们去挑战更高难的体式,鼓励我们保持久一点。
我们就会在想,到底要我怎么样?是应该照老师说的去做还是用自己的方式?瑜伽练习为什么要正位?
首先是为了防止受伤

我们练习瑜伽是达到自己期待的目的而不是受伤。
所以,正位不仅仅是把体式做的漂亮,正位可以让体式做起来更加安全。
其次是为了更好地进阶

瑜伽练习中,有一部分人在练习,一部分人在模仿,他们的区别在于瑜伽正位的细节。
我们只有在正位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通过加强练习来进阶。
其实正位就是一个体式理想的样子。
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正位也不一样,所以正位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正位不仅仅是把体式做得很漂亮,你怎么做体式才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正位可以让体式做起来更加安全。

通常涉及到骨头的正位,为了身体的稳定和减少关节的受伤。
也许你可以模仿一个高难度(或者简单)的体式,但是没有正位就容易受伤。
学瑜伽要学会接纳,接纳的一部分就是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接受帮助;需要用辅具的时候就不要逞强,因为用辅具,可以做到安全的正位。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练习瑜伽身体正位的6个原则,瑜伽初学者一定要掌握哦!
01
双脚正位

在瑜伽练习中, 双脚的大脚枕,小脚枕,以及脚后跟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用力的向下踩,如果足弓不明显,可以将五个脚趾分开,向上抬起,激活足弓。

双脚分开时,在三角式、战士2式中等体式中,很多初学者不知道脚跟对足弓是什么样子,参照上图。
02
双腿正位

1、在站立体式中,首先大腿肌肉要收紧,保证膝盖骨正位上提,需要屈膝的体式,比如战士2式、战士1式、侧角式等,屈膝时要尽量保持第二脚趾与膝盖在一条直线上。

2、站立体式中,要尽量避免膝盖超伸,不要过度用力压膝盖导致疼痛。
学会有效的启动大腿肌肉,在瑜伽体式的练习中,学会收紧大腿肌肉,尤其是股二头肌,可以避免膝盖超伸。
而如果已经有膝盖超伸的伽人,注意在练习中可以微微屈一点膝盖。

03
骨盆正位

瑜伽练习中,骨盆不要一高一低,左右要保持等高,从而避免长短腿、脊柱侧弯等问题的产生。
保持骨盆正位后,学会正确的转动骨盆也很重要,比如在坐立前屈等体式中中骨盆向前转动,可以避免腰椎受伤。

04
脊柱正位

脊柱的正位是指瑜伽练习中,脊柱一定要延展后,在做前屈后弯以及扭转的动作,很多伽人在瑜伽练习中产生腰痛,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脊柱没有在中立位上延展,就开始了动作。
05
肩肘关节正位

在手臂支撑的瑜伽体式中,要尽量避免肘关节超伸,不要将压力集中在手肘上,在直臂发力体式中,尽量避免锁死肘关节,学会启动激活双臂,平衡手臂外旋的力。
06
双手的正位

不要用手腕压地,五指大大的分开,压实地面,学会利用双手的虎口。
我们要有足够的分辨力去明白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正位。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身体,没有人能感受你身体的感觉。

我们要有足够的分辨力去明白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正位,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身体,也没有人能感受你身体的感觉。
无论是怎样的体式,保证身体不受伤才是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