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简译与初解(二)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简译与初解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简译与初解(一)春天的心意

古典历法播报

干支历法:己亥年 【猪年】戊辰月 丙子日

农历:三月初五(季春)

西历:4月9号 周二

黄帝纪元:4716年

太阳历: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初候第五日 桐始华

五运六气

岁运:土运不及

主运:太徵/火(二运)

客运:太商/金(二运)

岁气: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主气:少阴君火

客气:太阳寒水

天象数据参考

日出 05:47:06 日落 18:46:01 中天 12:16:13
月出 08:10:32 月落 22:42:09 月中 15:22:36
晨起天亮 05:19:32 晚上天黑 19:13:41
日照时间 12:58:55 白天时间 13:54:09

5日 16:50:22朔月  19日 19:12:04望月  
13日 03:05:47上弦  27日 06:18:12下弦  
 5日 09:51:21清明  20日 16:55:10谷雨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贰)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话】夏季有三个月,这个时期万物繁茂。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这个时期适宜晚睡早起,白天少睡点,保持心情欢乐,别发怒,想开点,阔达开朗,身心啊,毛孔是张开的,内在的火气得发出来,夏天多流汗是好事儿,尽情做想做的事,这就应和了夏气养长之道。逆夏天的生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秋季就容易得疟疾,这是因为形成秋天的收敛之气条件不足,特别到了冬至最寒的时候,病情加重。

【辨析】

⊙夏三月,孟夏、仲夏、季夏。对应农历四月、五月、六月;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这是夏三月分别对应的农历、太阳历两个古典的中华历法,和现行的西历是对应不上的。如果是学中医的话,要备一个我们古典的历法日历,特别是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太阳历最为重要。这是学习中医的基础。我也想在我这个小号做做古典历法更新的任务,尽量多一些理解我们古典的天文历法,就能够理解黄帝内经的时空体系了。

天地气交,交就是交泰之意,天气向上浮,地气向下降,相互之间交汇,化成中气,也就是冲和之气,以滋养万物。可以参看泰卦的卦象,就是天地交泰之意,而否卦则是天地否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