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神炮手周继成:上甘岭战役我打出190发炮弹|无后坐力炮|黄继光
相关推荐
-
不朽的丰碑!特级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惊天一跃,令无数国人泪目
七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让无数中华好儿女牺牲在异国他乡.而在众多烈士之中,被评为"特级战斗英雄"的只有两位,一位是杨根思,一位是黄继光. 杨根思入朝之前参加过解放战争,作战经验丰富 ...
-
上级收到连长写来的报告,核实后,决定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称号
昨天讲了志愿军仅有的两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和黄继光,今天来讲讲黄继光.因为他的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来得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初他只评到了"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但后来为什么又改为了" ...
-
毙敌2万余人,志愿军会伤亡1万多人,上甘岭战役到底有多惨烈?
朝鲜战争是中国第一次打败美军,在国际上彰显新中国国威和军魂的战争,这一战不仅稳定了朝鲜的局势,保卫了我国的安全,还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我国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19多万志愿军战士就此长眠于朝鲜,直 ...
-
黄继光牺牲后仅评“二级战斗英雄”,连长哽咽:我要写信为他证明
图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 1952年年底,一位叫万福来的志愿军连长正在医院养伤,有一天,他的病友拿起一张报纸,兴奋地说道:"上甘岭出了个叫黄继光的同志,他被评为二级战 ...
-
“谁丢上甘岭,谁对历史负责”2
17日,3兵团司令员王近山得知指挥美军进攻的是范弗里特后,跑上指挥所的山头,大喊:范弗里特,这次老子让你知道老子的厉害.这一声呐喊,带着为180师报仇的强烈意味. 18日,范弗里特指挥美7师17团和韩 ...
-
美军至今不明白为何输掉上甘岭战役,其实只要看看这几张图就懂了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战前,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预计仅需6天就能拿下我军阵地,伤亡将会在200人左右.那么范弗里特为何这样乐观呢?因为上甘岭阵地实在太小了,面积还不足3.7 ...
-
【从金山岭到上甘岭】 文/常青
[从金山岭到上甘岭] 文/常青 2002年5月中旬,与朋友相约去河北金山岭看长城.记得那天傍晚,我们来到燕山脚下,入住到一家"农家乐"."农家乐"是个 ...
-
志愿军“神炮手”周继成:“上甘岭战役,我打出190发炮弹”
(文/谢佼) 身着精心保存的那身志愿军军服,胸前勋章叮当作响,举手敬礼时,曾获得"神炮手"称号的周继成老人完全不像88岁模样,喊起发炮口令,更是威风八面. "我先后参加战 ...
-
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④ | 周继成:上甘岭战役中,他掩护黄继光炸碉堡,身负重伤仍坚持完成战斗...
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④ | 周继成:上甘岭战役中,他掩护黄继光炸碉堡,身负重伤仍坚持完成战斗...
-
黄常成,重庆人,中国美,高歌赞美志愿军战士黄继光。
黄先生继续为国争光,这就是我们志愿军伟大战士黄继光.黄继光志愿军战士.年纪轻轻,志愿参军报效祖国人民.黄继光,头脑聪明,十分灵活,巧妙躲过做人火力点.不过,在枪林弹雨中,很难做到毫发无伤全身而退.他在 ...
-
上甘岭战役不止有一个“黄继光”!更多壮举披露
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因为一场战役,这个朝鲜地名被中国人铭记. 43个昼夜的拉锯战,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化成一米多厚的齑粉--美国人在战后复盘,后来还曾用电脑推演,却始终想不通, ...
-
黄继光牺牲后,他的母亲邓芳芝,给全体志愿军写了一封信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黄继光牺牲后,他的母亲邓芳芝,给全体志愿军写了一封信 ----下面是文字版---- 1952年10月20日,黄继光壮烈牺牲后,他的母亲邓芳芝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志愿军战士,都 ...
-
他是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连黄继光都把他当成偶像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他是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连黄继光都把他当成偶像 ----下面是文字版----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比如黄继光.邱少云等等.那么,你知道在抗美援朝 ...
-
这位志愿军小战士,用跟黄继光同样的方式,壮烈牺牲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这位志愿军小战士,用跟黄继光同样的方式,壮烈牺牲 ----下面是文字版---- 安徽南陵县是一个普通的县城,但是这个县有一个家发镇,镇里的老百姓每次提到"家发镇" ...
-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用45万发炮弹打出了胜利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后一次空前激烈残酷的战役.在43天时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上甘岭地区仅有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进行了反复争夺.双方共投入超过10万兵力和大 ...
-
《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190天:为何是基金发展?
原文 如果某一非营利组织只顾得资金筹措就意味着陷入严重的困境和定位危机.筹集资金的战略目的恰恰在于非营利组织能够致力于使命,而不是本末倒置.这也是为什么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把"基金筹措&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