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0)

相关推荐

  • 知鱼桥牌楼诗刻知多少

    颐和园知鱼桥位于谐趣园内的水面东南岸,是一座桥身贴近水面的七孔石平桥,桥名来于战国先哲庄子和惠子在濠上一段关于知道不知道鱼快乐的辩论.桥的东面有一座小巧的石牌楼,两柱一楼庑殿顶,楼顶有蹲兽,立柱梁枋为 ...

  • 北方园林中的南方情致——谐趣园

    去了若干次颐和园,可总有些地方没有抵达. 我一直觉得颐和园去的比较多了,这座皇家园林里几乎遍布了我的足迹,直到今年上半年我才知道,颐和园我还有没有去的地方,那就是谐趣园. 谐趣园没去,一直错误地以为谐 ...

  • 手机随拍:颐和园谐趣园

    手机随拍:颐和园谐趣园 唐老鸭 09-21 阅读 1539 关注 来自话题 #在北京与大自然接触 1.2万篇 拍摄器材:iPhone 7p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东北角,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 ...

  • 颐和园 谐趣园

    在颐和园中 有许多园中之园 它们星布于湖畔山中 各成一体 这些园子里最有名的 就是 谐趣园 乾隆皇帝对它情有独钟 倾心建造 园子建成第一年 便先后题诗十首 一生更是为它留下了无数的诗篇 <谐趣园 ...

  • 颐和学术 | 颐和园霁清轩造园艺术赏析

    壹霁清轩的基本概况霁清轩位于颐和园东北部,万寿山东麓谐趣园之北,与谐趣园一南一北前后紧邻,均为颐和园的园中之园.建园之初二者本为一体,因效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而建,因此所以被称为惠山园.据<日 ...

  • 从圆明园中清漪园的耕织图,到清末颐和园的水操学堂 | 颐和园中的小众景点“耕织图”景区

    第221篇 [心尧爱北京] 在颐和园众多的知名景点里,耕织图和水操学堂这里应该算是存在感不那么强的. 这里鲜有游客,基本都是来散步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比起十七孔桥.长廊和佛香阁,耕织图景区清净得几乎不像 ...

  • 【鉴赏】颐和园中的 “雕栏玉砌” ——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水操学堂第四展厅常设展"雕栏玉砌--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开展,展出原陈设在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长廊沿线等处共41件露天陈设石 ...

  • 颐和园中的祈雨祭祀文化

    农事活动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生产活动,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十分大,每当有灾害发生时.为了农业的丰收农事禳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农事禳灾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农事祭祀活动. ...

  • 颐和园中的“铜牛”文化

    颐和园的东南部有一尊铜牛,中国古代把铜也称作金,人们也就称铜牛为"金牛",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铜牛体态与真牛大小相似,两角耸立,双耳竖起,目光炯炯,蜷卧湖畔遥 ...

  • 颐和园中的春风啜茗台

    乾隆皇帝喜欢在春风啜茗台饮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浸泡的三清茶.春风啜茗台位于清漪园(即颐和园)昆明湖南岸,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此处景观幽美,视野辽阔,春风啜茗台为乾隆在清漪园中的茶舍. 乾 ...

  • 颐和园中的关羽文化

    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尽头处的宿云檐城关,又名贝阙门,是清漪园时期西所买卖街的水陆通道和重要屏障.建筑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坐北朝南,为方形城关.乾隆时期,昆明湖3面没有围墙,宿云檐城关东控山路,西 ...

  • 颐和园中的错金鸟尊

    颐和园文昌院铜器馆中陈列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鸟尊.此物口径34厘米,高25.5厘米.据专家考证,该错金鸟尊为铜.锡.铅合金,一次铸成.原摆放于颐和园仁寿殿内. 战国时期是史学家对春秋之后.秦灭六国之前 ...

  • 颐和园中的假山叠石文化

    说起园林中的假山叠石,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园林中的假山叠石在中国起始于秦汉时期,假山叠石的形式从"筑土为山"演变为"叠石造山".到了唐宋时期,园林中建造假山之 ...

  • 颐和园中神秘的邵窝殿

    邵窝殿位于万寿山前山长廊秋水亭北,通过爬山廊与绿畦亭和云松巢相连,三座建筑串联一起构成一组简朴幽静的建筑群景观.邵窝殿不大,只有正房三间,立于高台之上,矮墙环护,偶见造型别致的堆石,如祥云般烘托出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