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的错金鸟尊
相关推荐
-
【藏家-格物】北宋绿定错金牡丹凤鸟纹梅瓶精赏——北宋定窑绿釉调查及北宋定器错金浅考
北宋绿定错金牡丹凤鸟纹梅瓶精 --北宋定窑绿釉调查及北宋定器错金浅考 河南 王民军 王德林 北宋绿定错金梅瓶 北宋绿定错金牡丹凤鸟纹梅瓶,高29.3厘来,口经3.6厘米,足径8厘米.唇口,短 ...
-
战国 铜错金饕餮纹龙首带钩
战国 铜错金饕餮纹龙首带钩 带钩是古人用以连接腰带的用具,类似今天的腰带扣.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及至战汉时期极为流行期.明清虽有,但多以欣赏把玩功能出现,甚至出现大量以玉石制作的带钩. 此件带钩为战国 ...
-
错金四叶凤鸟纹铁镜
错金四叶凤鸟纹铁镜.直径12.3厘米,厚0.4厘米.人民币400000万元.
-
一周一研——青铜剑的装饰工艺与等级(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古美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作者和原文链接)
青铜剑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古代兵器,除普通士兵作战时所配备的普通型常规青铜剑外,最受世人关注的应当是帝王将相.贵族.士大夫所持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佩剑或祭祀礼仪用剑,这些高等级剑的功能已经基本脱离了战场 ...
-
中国古代神兽,你知道几个?
古兽是指上古六神为代表的动物,在中国典籍中均有记载.这类动物来去无踪影,但在中国古典文学和传说故事中,常有关于某些远古神兽,特别是奇门遁甲和六爻术数中经常被用到.随"青山共风雨"一 ...
-
花蝶的重逢
花蝶的重逢 --董国华 一个冷气逼人的清晨,在绿色的枯叶中,我突然发现 了你.一双玲珑的翅膀紧紧的闭合在一起, 你静静地躺 在枯叶上,翅翼的光泽还完好无损,你仿佛在沉沉的睡 着 ...
-
2005年4月初的一天,八十三岁的中国著...
2005年4月初的一天,八十三岁的中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老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像往常一样,来到北京大钟寺文物市场淘宝. 当他们路过一个文物地摊时,史老发现一把青铜剑似曾相识,于是便蹲下身子拿起了那把剑 ...
-
春秋战国之精美青铜器品赏
春秋战国之精美青铜器品赏
-
从圆明园中清漪园的耕织图,到清末颐和园的水操学堂 | 颐和园中的小众景点“耕织图”景区
第221篇 [心尧爱北京] 在颐和园众多的知名景点里,耕织图和水操学堂这里应该算是存在感不那么强的. 这里鲜有游客,基本都是来散步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比起十七孔桥.长廊和佛香阁,耕织图景区清净得几乎不像 ...
-
【鉴赏】颐和园中的 “雕栏玉砌” ——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水操学堂第四展厅常设展"雕栏玉砌--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开展,展出原陈设在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长廊沿线等处共41件露天陈设石 ...
-
颐和园中的祈雨祭祀文化
农事活动是古代人民重要的生产活动,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十分大,每当有灾害发生时.为了农业的丰收农事禳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农事禳灾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农事祭祀活动. ...
-
颐和园中的“铜牛”文化
颐和园的东南部有一尊铜牛,中国古代把铜也称作金,人们也就称铜牛为"金牛",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铜牛体态与真牛大小相似,两角耸立,双耳竖起,目光炯炯,蜷卧湖畔遥 ...
-
颐和园中的春风啜茗台
乾隆皇帝喜欢在春风啜茗台饮以雪水沃梅花.松实.佛手浸泡的三清茶.春风啜茗台位于清漪园(即颐和园)昆明湖南岸,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此处景观幽美,视野辽阔,春风啜茗台为乾隆在清漪园中的茶舍. 乾 ...
-
颐和园中的关羽文化
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尽头处的宿云檐城关,又名贝阙门,是清漪园时期西所买卖街的水陆通道和重要屏障.建筑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坐北朝南,为方形城关.乾隆时期,昆明湖3面没有围墙,宿云檐城关东控山路,西 ...
-
颐和园中的假山叠石文化
说起园林中的假山叠石,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园林中的假山叠石在中国起始于秦汉时期,假山叠石的形式从"筑土为山"演变为"叠石造山".到了唐宋时期,园林中建造假山之 ...
-
颐和园中神秘的邵窝殿
邵窝殿位于万寿山前山长廊秋水亭北,通过爬山廊与绿畦亭和云松巢相连,三座建筑串联一起构成一组简朴幽静的建筑群景观.邵窝殿不大,只有正房三间,立于高台之上,矮墙环护,偶见造型别致的堆石,如祥云般烘托出殿宇 ...
-
颐和园中的文化
颐和园在1998年的时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颐和园三条评价,其中第三条就是"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文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