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釋 朱謙之撰 一章
相关推荐
-
一字读解《道德经》:为什么是“恒”道,而不是“常”道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读的<道德经>是王弼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常名,在王弼本之前的帛书本.竹书本,都是恒道.恒名. 帛甲本:"道可道也, ...
-
读《老子》王弼注|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故卻走馬以治田糞也.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貪欲無厭,不修其內,各求於外,故戎馬生於郊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 ...
-
《遥想当年老子讲道》 |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老子为尹喜讲道(资料图) 讲道地点:函谷关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一章 讲道方式:(主动性地)口授 听道人员:关令尹喜及属下 请看<道德经>第一章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
-
读《老子》王弼注|第40章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有以無為用,此其反也.動皆知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 弱者道之用. 柔弱同通,不可窮極.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 ...
-
老子校釋 朱謙之撰 二章
古风藏书·诸子·老子 国学导航·子部 老子校釋 朱謙之撰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下句作「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彭耜曰:「達真.清源『皆知 ...
-
老子校釋 朱謙之撰 老子道經
古风藏书·诸子·老子 国学导航·子部 老子校釋 朱謙之撰 老子道經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 錢大昕曰:案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為道經卷上,「上德不德」以下為德經卷下.晁說之跋王弼注本,謂其不析道德而 ...
-
《老子校释》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謙之案:廣明本"和"作"知",彭本"怨"下有"者"字.葉夢得本無"必" ...
-
《老子校释》第七十六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 嚴可均曰:"人生之",?本作"人之生也",高翿作"民之生也"."其死",各本作"其死也 ...
-
《老子校释》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嚴可均曰:"民之飢",御注作"人之".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諸"民"字均作"人" ...
-
《老子校释》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之,熟敢? 嚴可均曰:"民不畏死",高翿"民"下有"情"字."若使常畏死& ...
-
《老子校释》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 嚴可均曰:"大威至",御注.王弼.高翿句上有"則"字.河上無"則"字,末有"矣"字. ...
-
《老子校释》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羅振玉曰:"敢"字,敦煌壬本作"能". 謙之案:范本"兵"下有&quo ...
-
《老子校释》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嚴可均曰:"百谷王",各本"王"下有"者"字."以其善下之",河上無&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