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开篇“三家分晋”隐含的领导力问题
相关推荐
-
西周分封制下的采邑与封国有何区别?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 1.天子拥有天命,君临天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世袭,而且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天子将 ...
-
礼乐崩坏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诸侯国纷纷效仿,晋国直接本末倒置
作者:SPIKE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周天子被这个诸侯暴打,失去了最后的威信,成为名义上的象征 上次我们说道,周桓王在繻葛之战后丧失了自己人生,或者也可以说是周王室的最后一个振兴机会,但这 ...
-
“徐州相王”,魏国的自救措施,却成了改变战国政治生态的分水岭
笔者的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经过公元前341年与齐国的马陵之战.公元前340年与秦国的河西之战,曾经的战国老大被彻底打趴下.面对这一窘境,过去在战略上几乎一无是处的魏惠王,终于想起要转型自救. 魏惠王的自 ...
-
曲沃代翼之后,晋国不停的杀公族,为何还能称霸春秋百年?
所谓"春秋",相传鲁国史官按年.季.月.日记录列国大事,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于是就将这部编年史简要概括为"春秋",这一段历史即为春秋时代.春秋晚期,孔 ...
-
周朝宗法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周朝宗法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文/王天成 周朝的建立,使中华文明由夏.商的部落联盟走向了宗法分封制,社会有了一大进步.对于这种制度,孔子在<论语八佾>中高度赞扬说:"周监于二代,郁 ...
-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真正原因拆解:选错人,会有什么结局?
一直想逐段解读一遍<资治通鉴>,把300多万文言文,解读为白话文. 加以评点,让这部伟大著作,轻松融入大众视野,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 受限于个人时间,及<资治通鉴>编年史的 ...
-
开篇便是“三家分晋”,司马光想借《资治通鉴》传达什么?
楔子 元丰七年十一月(公元1084年),身在西京(今洛阳),提举嵩山崇福宫事的端明殿大学士.太中大夫.上柱国.河内郡公司马光,向东京(今开封)城内的大宋官家,上呈了<通鉴>的最后部分< ...
-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三家分晋 豫让刺赵襄子
故事从晋国的智宣子开始. 他想让智瑶做继承人.家人智果劝他说,智瑶哪里都好,就有一样,很不仁厚.要是让他做继承人,智氏宗族会消亡在他手里啊. 但智宣子不听.智果一看这情形,就赶紧脱离了智族姓氏,改姓为 ...
-
王道与霸道:为何《资治通鉴》要从“三家分晋”写起
公元前403年,魏斯.赵籍.韩虔三位晋国权臣的势力渐强.此时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则却没人把他当回事.眼见强臣跋扈,他只能顺其所好,给他们加官进爵,封他们为一方诸侯. 数十年过去,这些诸侯 ...
-
魏赵韩三家分晋,为什么实力最弱小的是韩国呢?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成为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就晋国来说,其大权长期被卿大夫所把持.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 ...
-
春秋笔记之曲沃代翼:礼崩乐坏的的开始,“三家分晋”的祸根
曲沃代翼是为晋国的内战,耗时六十余年,最终小宗取代大宗.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曲沃代翼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开始.并且开创了不任公族的先河.打破了任人唯亲的制度,也 ...
-
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导火索是晋国一个大臣,从而引发三家分晋
我们熟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在秦朝之前是处于"战国七雄"的分裂格局,那么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原来其"导火索"竟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大臣. &q ...
-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