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三家分晋”真正原因拆解:选错人,会有什么结局?

(0)

相关推荐

  • 揭秘战国时期赵国发家史 赵家是如何选择继承人?

    春秋时,晋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家族赵氏.这个家族的发迹,始于赵衰.晋献公晚年,宠幸漂亮女人骊姬.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就设计逼死了太子申生,另外两位公子重耳.夷吾仓皇出逃.跟随重耳逃亡的人中,有一个 ...

  • 《资治通鉴》第一个故事:智氏的覆灭,真的是因为德不配位吗?

    公元前453年,53岁的智伯带领韩康子.魏桓子围攻晋阳城,试图剿灭晋国另一个卿大夫赵襄子.但是在破城在即之际,韩魏两氏却突然倒戈.智伯由此兵破身亡,智氏一族被灭,史称"晋阳之战". ...

  • 即使你穿越回过去,你也改变不了命运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回到十年前,你会因为买茅台而发家致富么? 如果你可以穿越回过去,你就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和伴侣吗? 如果你有现代知识,回到古代,你就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吗? 我们都幻想有机器猫的 ...

  •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资治通鉴第1集_三家分晋

  • 三家分晋的根源与深层次原因

    主笔:闲乐生 按照秦穆公新聘请的上卿百里奚和蹇叔定下的大政方针,秦国本应该先发展经济,待到独霸西陲之后再去考虑称霸之事的.可是接下来晋国发生一件大事,改变了秦穆公的想法,让秦国的历史蓦然转弯. 公元前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三家分晋 豫让刺赵襄子

    故事从晋国的智宣子开始. 他想让智瑶做继承人.家人智果劝他说,智瑶哪里都好,就有一样,很不仁厚.要是让他做继承人,智氏宗族会消亡在他手里啊. 但智宣子不听.智果一看这情形,就赶紧脱离了智族姓氏,改姓为 ...

  •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家分晋”?晋国为何走向灭亡?

    众所周知,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晋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在和齐国.楚国.秦国等大国的较量中,晋国在整体趋势上占据了上风.对于晋国来说,六卿等异姓士族的重用,确实增强了晋国的人才活跃度,为晋国的强大奠定了良 ...

  • 王道与霸道:为何《资治通鉴》要从“三家分晋”写起

    ​公元前403年,魏斯.赵籍.韩虔三位晋国权臣的势力渐强.此时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实则却没人把他当回事.眼见强臣跋扈,他只能顺其所好,给他们加官进爵,封他们为一方诸侯. 数十年过去,这些诸侯 ...

  • 《资治通鉴》开篇“三家分晋”隐含的领导力问题

    三家分晋,是<资治通鉴>开篇案例.为什么司马光如此看重这件事?这段历史在中国古代国家管理体制的演变中影响如何?管理者可以从中思考的是什么? 文:王缨 责任编辑:化石 事情发生在春秋晚期,当 ...

  • 开篇便是“三家分晋”,司马光想借《资治通鉴》传达什么?

    楔子 元丰七年十一月(公元1084年),身在西京(今洛阳),提举嵩山崇福宫事的端明殿大学士.太中大夫.上柱国.河内郡公司马光,向东京(今开封)城内的大宋官家,上呈了<通鉴>的最后部分< ...

  • ​三家分晋的根源与深层次原因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7) 按照秦穆公新聘请的上卿百里奚和蹇叔定下的大政方针,秦国本应该先发展经济,待到独霸西陲之后再去考虑称霸之事的.可是接下来晋国发生一件大事,改变了秦穆公的想法,让秦国的历 ...

  • 魏赵韩三家分晋,为什么实力最弱小的是韩国呢?

    早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成为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就晋国来说,其大权长期被卿大夫所把持.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