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小气、又贪心,为什么观音表现得如此“抢眼”?

(博士论西游第六〇八讲,选自《西游谜中谜》(428)第八章――观音努力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太上老君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经常炼制出法宝、兵器和仙丹,并将这些珍贵的物品送给别人;如来利用宝盆的生长优势,经常请别人来吃宝盆长出来的花果,两人都达到了收买人心的效果。
然而,观音就不这样,她只给别人送过两次东西,一次是她派落伽山山神土地给唐僧送了一付鞍辔,另一次是她将净瓶里杨柳枝上的叶子拔下三片送给悟空,作为他的救命毫毛。应该来说,这两件东西都很普通,鞍辔花不了几个钱,就随处可以买到;树叶子摘下几片,以后还能再长出来。
观音送出去东西既少又普通,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她不象太上老君拥有技术优势,可以炼制出大量的东西送给别人。而让人不理解的却是,观音太小气,本来是她份内的事情,她却要谈条件,到最后,事情也办了,却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在悟空为收伏红孩儿,前去南海向观音求助时,她就挖苦悟空,“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要把悟空脑后的三根“救命毫毛”拔下一根“作当”。
观音看似和悟空开玩笑,其实就是她“小气”的真实体现,想把送给悟空的那几片叶子要回来!对于她的小气,悟空也很不客气地加怼,“这毫毛,也是你老人家与我的。但恐拔下一根,就拆破群了,又不能救我性命。”
在观音骂他“一毛不拔”之后,悟空就很不高兴,“菩萨,你却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万救我师父一难罢!”他的意思很明白,对于唐僧,观音你爱救不救,但是如来的这个“佛”面,就看你能不能得罪得起?
我们都知道,观音还是带着装有一海之水的净瓶,又让木叉去找他父亲李天王借了全套的“天罡刀”,又私自用了“禁箍”,费了几次周折,将红孩儿收伏。不过,已经帮助悟空降妖的观音,却因为她的小气,并没有得到悟空的感激。在唐僧要拜谢观音时,悟空就这样告诉唐僧,“不消谢他,转是我们与他作福,收了一个童子。”
既然观音因小气,她很少送人东西,按照正常的理解,那就最好不要接受别人的东西,所谓“来者不往非礼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而,观音却根本不管这禁忌,只要是别人送的东西,她都接着,即使非常贵重的东西,她也敢接!
她的坐骑金毛犼脖子下挂的“紫金铃”,就是太上老君精心炼制并送给她的法宝。这件法宝的功能,我们在前面也讨论过,可以喷烟,能够吐火,还会扬沙,若能拥有这件法宝,其本领立即提升到悟空的十倍之上。
至于观音请人吃饭,我们翻遍全书,没有发现一次!观音不请别人吃饭也就罢了,但凡有人请她吃饭,她去的比谁都勤,生怕漏了自己;她跑得比谁都快,生怕别人吃完了,没给她剩下。
在王母娘娘举办一年一次的“蟠桃盛会”时,观音收到邀请,立即带着木叉就来到天庭,高高兴兴地来吃桃子;如来举办“盂兰盆会”,她也没落下,与其他神仙一起,尽情享受“宝盆中花果品物”;当她救活人参果树后,镇元大仙请她坐在上位,打下人参果请她吃时,她一点都不推辞,九千年才能生产三十个果子,她就吃了一个之多。
然而,同为“五方五老”之一的如来,他就不这样,一没有接受过别人法宝的馈赠,二没有见吃的就上。特别是在吃的方面,如来根本就不屑一顾,当观音去天庭参加“蟠桃大会”时,他就还留在灵山,与众菩萨和金刚一起修炼,没有丝毫要去分个桃子吃的意思。
太上老君更不用说了,他不仅没有接受过别人的馈赠,并且他还总是送别人东西:炼点仙丹,他要送给玉帝做“丹元大会”;炼制个法宝“紫金铃”,他送给观音的坐骑当饰品;打造出两件兵器,他把钉钯送给玉帝作为镇殿之宝,又把金箍棒送给大禹当作测绘仪器。
为什么观音这么小气和贪心呢?本人认为,我们前面所说的,她的收入低、资源少是一方面原因,这就是所谓的“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吧!她想通过请吃和接受馈赠来增加与其他神仙的交往,来刷存在感,则是另一方面原因,有可能还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