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四:陈家凹村:最缺水的省际分界村
相关推荐
-
【地名文化】想了解涉县村名趣闻?看这一篇就够了!
涉县村名拾趣 涉县地处太行山,村镇聚落地方特色显著,(更乐)"太行巨村".(原曲后山)"五里十仨村".(河南店镇神头乡)"十八个岭后二十四个宽嶂&qu ...
-
看徐霞客如何壮游武当山② 省界犬牙交错 翻山过桥赏清泉
徐霞客当年走过的路线.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朱江 线路绘制/游尘 如今猴山,当是徐霞客笔下仙猿岭 准确地说,徐霞客朝拜武当山,是在明朝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农历三月十一,踏入湖北地界. ...
-
湖南省尚姓村庄
湖南省张家口市桑植县陈家河镇两河口村尚家坪组 湖南省张家口市桑植县陈家河镇旧村 湖南省张家口市桑植县沙塔坪乡沙塔坪村 湖南省张家口市桑植县沙塔坪乡汪家垭村尚家村组 湖南省张家口市桑植县八大公山镇筲箕池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四 清泉村:清澈无比老龙泉
老龙泉位于清泉鱼鳞山脚下,因泉水特别清,故居住在泉东的村庄叫清泉村.旧中国如遇干旱,百姓会在此祈雨,非常应验,且泉内常有龙吟之声,故世代谓之为老龙泉.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四 清泉村:清澈无比老龙泉 文/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崇尚教育人才辈出的姬家堰村
姬家堰村有着丰厚的文化沉淀,村民尤其重视教育,一大批农家子弟不懈努力,刻苦求学,先后考入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跳出龙门,走出淅川,走出南阳,走出河南,甚至走出国门,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双庙村:为党呕心沥血的地下党员王学夫
1947年12月18日,王学夫从湖北准备回双庙老家,发动当地群众,迎接淅川解放,途径滔河街时,不幸被滔河民团团长戚雨三发现,戚雨三连夜把他押解到县城所在的民团司令部.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 双庙村:为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五:1975年滔河特大洪水灾情纪实
1975年8月5日至8日,滔河全境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在300-400毫米,洪峰流量达3400m3%秒,丹江发生历史上罕见特大洪水.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五 1975年滔河特大洪水灾情纪实 文/朱吉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六:刘伙村:一生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阎仲彝
阎仲彝,男(1895-1973),汉族,淅川县滔河乡刘伙村阎河小组人.自幼深受其父影响,阎仲彝勤奋好学,刻苦攻读,于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堂德文班,是年秋全家随父移居开封定居. 滔河文化散文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 朱家沟,从远古的白垩纪走来
透过朱家沟村恐龙蛋化石,我们可以触摸到硬核的滔河大地的心跳.滔河,从白垩纪时代过来,走进人类主宰的木车.马车.战车,走进历史进程的快车道.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 朱家沟,从远古的白垩纪走来 文/朱吉红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 河南省首枚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地 首次大量发现石家河文化墓葬
滔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各类文物遗迹众多,有河南省第一枚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地,还有黄楝树遗址.盆窑遗址,更有让国人关注的下寨遗址.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 河南省首枚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地 首次大量发现石家河文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二(人物篇05): 生于下寨的“夜行将军”、“铁飞毛腿”金应敏
金应敏,男,原名金堤,1910年出生于滔河乡下寨村一个富户人家.1938年春,开封中文专科学校毕业.在开封上学期间受到了革命影响,思想进步,为人正直,被誉为"夜行将军"."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五: 石庙湾:一生勤奋为党工作的章凤梧
章凤梧,男,汉族,又名章书画.章墨缘(1913-1969.9),滔河乡石庙湾人.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五: 石庙湾:一生勤奋为党工作的章凤梧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