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河文化散文之十: 河南省首枚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地 首次大量发现石家河文化墓葬
相关推荐
-
中国史前文明呈满天星斗系误判
近年来,考古学家们尽力宣扬中华文明的起源所呈的是"满天星斗"之势,而其前居主流的观点"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直是古代文明的中心"已经被彻底 ...
-
安徽再启凌家滩遗址发掘 5000多年前聚落遗址逐步揭开面纱
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凌家滩遗址新一轮发掘工作已于近日启动,主要发掘地点位于岗地南端的红烧土密集分布区.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 ...
-
澧县孙家岗遗址2020年度北区发掘简讯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是洞庭湖地区目前可确认的唯一一处以肖家屋脊文化堆积为主体,且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代早期遗址.该遗址于1991年曾发掘过33座土坑墓,出土物中除陶器之外,还有 ...
-
河姆渡文化源头又向前推1000多年
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 河姆渡文化源头又向前推1000多年 发布时间:2021-03-27 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木器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湖北武 ...
-
邵晶:论石峁文化与后石家河文化的远程交流 ——从牙璋、鹰笄、虎头等玉器说起
摘要:近年来的考古实证表明,距今约4000年前后,处在黄土高原的石峁文化和江汉平原的后石家河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因素交流互动迹象,在牙璋.鹰笄.虎头等典型玉器上表现尤为突出.两者交流互动的路线或为河套地区 ...
-
重大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南越国时期文化遗址
4月12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该遗址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南越国早期两个阶段的文化遗存,遗迹现象复杂,内涵和出土文物丰富,对于珠三角乃 ...
-
华夏江汉形成说之十:黄帝系的西少昊曾经流亡到石家河
华夏江汉形成说之十:黄帝系的西少昊曾经流亡到石家河 文|黄饮冰 我在写<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的时候,就已经把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与神农族群建立了联系,但是对仰韶文化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二(人物篇05): 生于下寨的“夜行将军”、“铁飞毛腿”金应敏
金应敏,男,原名金堤,1910年出生于滔河乡下寨村一个富户人家.1938年春,开封中文专科学校毕业.在开封上学期间受到了革命影响,思想进步,为人正直,被誉为"夜行将军"."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四 清泉村:清澈无比老龙泉
老龙泉位于清泉鱼鳞山脚下,因泉水特别清,故居住在泉东的村庄叫清泉村.旧中国如遇干旱,百姓会在此祈雨,非常应验,且泉内常有龙吟之声,故世代谓之为老龙泉.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四 清泉村:清澈无比老龙泉 文/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五: 石庙湾:一生勤奋为党工作的章凤梧
章凤梧,男,汉族,又名章书画.章墨缘(1913-1969.9),滔河乡石庙湾人.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五: 石庙湾:一生勤奋为党工作的章凤梧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六 周营:五泉叮咚奏乐章
正是因为这么多泉环绕周营村而过,这里到处泉水叮咚,悦耳动听.周边村庄的很多溪流在遭到生态破坏后成干沟河,或水流量减少,但周营河却始终保持历史正常流量,因为她是一条纯泉水流出的河.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六 ...
-
滔河乡文化散文之十八:出生余营村的余大烟袋
清朝乾隆年间,余营村一位武功高强的村民,外号叫余大烟袋.因为爱吸烟也爱习武.十五六岁就用上三尺多长的大烟袋,那铜烟锅如核桃大小,烟嘴是铜的,因此被人们称为"余大烟袋" 滔河乡文化散 ...
-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九:二迁三地滔河街
经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搬迁,滔河乡的街道更宽了,街灯更亮了,旧土木屋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过去的小商店也已演变成几个大超市,人民更幸福了,心情更舒畅了. 滔河文化散文之十九: 二迁三地滔河街 文/朱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崇尚教育人才辈出的姬家堰村
姬家堰村有着丰厚的文化沉淀,村民尤其重视教育,一大批农家子弟不懈努力,刻苦求学,先后考入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跳出龙门,走出淅川,走出南阳,走出河南,甚至走出国门,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 ...
-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双庙村:为党呕心沥血的地下党员王学夫
1947年12月18日,王学夫从湖北准备回双庙老家,发动当地群众,迎接淅川解放,途径滔河街时,不幸被滔河民团团长戚雨三发现,戚雨三连夜把他押解到县城所在的民团司令部. 滔河文化散文之三十二 双庙村: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