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脆弱的盛世告诉我们,工业革命才是历史轮回消失的开始
相关推荐
-
安史之乱中,那些著名的诗人们下场如何?王维比杜甫李白都幸运
众所周知,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国风最为开放便是唐朝了.因唐朝皇帝都喜欢对外交流,所以唐朝无论在经济.社会.文化还是艺术方面,都呈现出了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在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了大量名 ...
-
强盛的大唐,为什么会被一场地方叛乱,打得由盛转衰?
强盛的大唐,为什么会被一场地方叛乱,打得由盛转衰? 原创史映古今2021-05-31 16:13:56 唐太宗.高祖以及玄宗三帝统治时期的唐朝,应该是有唐一代将近三个世纪,国祚作为繁荣强盛的时期. 在 ...
-
唐朝皇帝游乐高规格,唐玄宗“舞马”是人们杜撰,还是真有其事?
今人都知,大唐皇帝唐玄宗独宠杨贵妃到了"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地步,却少有人知,唐玄宗的另一独宠爱好开旷古之未有,那便是在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中,唯有唐玄宗一人独自享受过的" ...
-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导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 ...
-
杜甫仅用一首诗,便写尽大唐40年兴衰,28个字承载历史巨变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诗圣"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大多反映社会面貌,描述民间疾苦,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故有"诗史&quo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76 未完成的完成
NO.176 但不管怎样,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总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虽然并不怎么完美. 好在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 对代宗李豫来说,这就够了. 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天下的百姓也终于松 ...
-
唐中宗李显:半生壮志难酬,半生凄苦漂泊,大唐王朝的苦情帝王
(李显 画像) 李显虽然当了太子,但是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原因是在这个时节当太子实在不是一件很吉利的事儿. 他的两位的哥哥李弘.李贤分别在太子的位置上来了一个一日游,然后李弘猝死,李贤被废. 所以在 ...
-
670年的大非川之战开始,论钦陵在三十年间,先后击败唐朝的薛仁贵、王孝杰、娄师德等名将,让强盛时期的大唐王朝畏惧三十年之久。此后武则天开始与吐蕃议和,双方关系趋于和平
唐朝前期,名将辈出,在对外战争中,多次取得重大胜利,可以说是威震天下.但是唐朝也由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位少数民族将领,让唐朝畏惧三十年之久,连名将薛仁贵都是手下败将,10万唐军被全歼!这到底是怎么一 ...
-
皇帝人物志之唐宪宗李纯:来自大唐王朝最后的崛起
唐宪宗李纯(公元 778-820 年),大历十三年2 月生于长安东宫内,初名淳.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母王氏.宦官俱文珍等于公元 805 年8月逼顺宗退位后,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和',公元 80 ...
-
大唐王朝再掀厚葬高潮,竞相挥霍,唐玄宗是这种侈靡之风的倡导者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强盛繁荣的唐王朝.之后,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的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史载,开元末年,长安和东都洛阳大 ...
-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一):唐军攻占长安,李世民出关东征
导语: 公元618年四月十一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变,一代枭雄隋炀帝杨广就此走完了他起起落落的悲剧人生.在他身躯缓缓倒下的同时,风雨飘摇的大隋王朝也在转瞬间土崩瓦解.隋炀帝的死讯就如同一颗划破长空的信号 ...
-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二):唐军兵临洛阳,李世民身陷重围
导语: 公元620年七月二十九日,天微微亮,秦王李世民便亲率五万步骑兵向慈涧进发,与罗士信兵合一处,王世充见唐军来势汹汹,自觉不敌,只好从慈涧拔营而还,退守东都洛阳.慈涧一战,王世充不战而败,李世民打 ...
-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三):李世民死里逃生,王世充拼死一战
导语: 公元620年九月二十一日,北邙山上,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奉命突袭,擒杀唐军主帅李世民,眼看李世民就要死于自己槊下,没想到竟被唐将尉迟恭一槊搅了局.就在单雄信回救不及之际,瞬息万变的战场发生了逆 ...
-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四):李世民围困洛阳城,窦建德支援王世充
导语: 在火药尚未发明以前,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的战场残酷无情,要以血肉之躯相互厮杀,武器的好与坏,往往决定了战场的胜与负.公元621年二月十三日,故马坊一战后,秦王李世民将王世充牢 ...
-
大唐王朝的建国之路(五):李世民迎战窦建德,唐、夏对峙虎牢关
导语: 公元621年三月二十四日,原本正准备向王世充再次发起总攻的秦王李世民,突然率领3500名玄甲精兵朝洛阳以东的虎牢关赶去,同时向虎牢关挺进的还有夏主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而这十万大军正是为了前来援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