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琉璃艺术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玻璃制作的最高水平

简要评介

清代乾隆琉璃料器代表了中国古代玻璃制作最高水平, 持续了近三千年的中国古代玻璃, 在清代乾隆时期 ,发生了里程碑式的飞跃和质的革命性变化。 其达到的精美程度和艺术水准, 与当时创造的瓷器 铜器 玉器的艺术成就并驾齐驱。 其集熔铸, 雕刻, 麼研和冷热加工技艺于一身 ,是袖珍浓缩型艺术瑰宝 ,甚至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 因此, 清代乾隆琉璃料器精品, 成为高档次收藏家争相追逐进藏的对象。 清代乾隆之后 。琉璃料器艺术品开始衰落 ,至今再没超越。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介绍:

乾隆朝宫廷玻璃是清代玻璃的典范,在前朝的基础上有了崭新的突破和巨大的发展。 康、雍二帝都喜欢玻璃,为此,康熙帝命日耳曼传教士纪里安神父指导创建蚕池口玻璃厂,雍正帝将蚕池口玻璃厂迁至圆明园六所。乾隆帝对玻璃器的雅兴绝不减于康、雍二帝,他在圆明园玻璃厂的原有基础上新建窑炉,生产仿欧式玻璃番花和中国玻璃器物。乾隆朝玻璃厂的生产从未间断,每年生产周期稳定,产品品种规范化,即使在乾隆帝驾崩后,历经嘉、道、咸、同、光、宣六帝,玻璃厂的生产从未停顿,直至清帝逊位方告终结,这与养心殿造办处其他各作生产时断时续的情况完全不同。可见玻璃工艺在皇家美术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关于乾隆朝玻璃生产及其艺术风格 需要重申一下关于清代玻璃的分期问题:内廷玻璃厂自康熙朝成立至雍正末年的50年间是兴盛期;乾隆前期20余年是极盛期;乾隆后期至嘉庆朝是停滞期。康雍乾百年盛世当中宫廷玻璃从兴盛至极盛,终于到了停滞时期,尽管其后又有缓慢发展,但已不可与盛期同日而语。乾隆朝玻璃的艺术风格与雍正朝接近,以精细为其特色,与康熙朝玻璃之“浑朴简古”风格已有很大不同。套色玻璃(套料)的做工“细入毫发,扪之有棱”(赵之谦语),细入毫发即指琢磨做工精细如毫发一般,但抚摸起来还是有着锋棱而不够圆浑。这种现象不仅在玻璃雕刻上有,而且在竹木ㄨㄚ、雕漆以及玉雕等做工方面也不能例外,均锋棱毕露,摩挲错手。为何不打磨圆浑而留下锋棱?我认为这是明末嘉定竹刻艺术扩散影响的结果,这既是时代风尚而又是玻璃工艺的重要特点。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民间文人雕刻手法与风格竟已渗入皇家玻璃工艺,这当然是“外造之气”,也浸入宫廷玻璃的“恭造式样”肌体之内,而且得到皇帝的默认。再从乾隆朝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的玻璃贡品来看,其上所镌阴文楷书“乾隆年制”款一律是横平竖直无捺少撇的民间草急体款,乾隆帝不仅不声不响地接受下来,而且还将这些皇家玻璃器当作礼品赠予外国帝王和国内蒙古王公及西藏达赖喇嘛与班禅,这确是一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宫廷玻璃完全等同于博山玻璃,因为玻璃厂烧造的贡品均由其自行设计,完工后还要向皇帝呈览以待皇帝认可,所以只能说清皇家玻璃是尚未脱尽“外造之气”的“恭造式样”的特殊皇家工艺美术,这表现了乾隆帝对待民间工艺的宽容态度。

乾隆朝皇家玻璃品种远远超过康、雍二朝,单色玻璃已有20余种,复色玻璃富丽多彩,如新出的金星玻璃、点彩玻璃、夹金洒金玻璃、夹彩玻璃以及绞丝玻璃等等。套色玻璃出于康熙朝并得到很高的评价,而乾隆朝套色玻璃更加丰富多彩并留下大量遗物,确已达到至高境界并胜过前朝一筹。套料,或称套,至迟在清康熙年间已经出现,至乾隆时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是用涅白色玻璃制成器胎,再根据设计需要,将彩色玻璃料加热至半流质状,粘接在器胎表面,然后加工细部装饰;或以彩色玻璃为地,白色或彩色玻璃做装饰。套料作品颜色丰富,除套红外还有套蓝、套绿等多种,反映了此时套料玻璃的成就,较好地体现了乾隆时期玻璃的艺术风格,成为这一时期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的代表作。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素玉含蓄之美, 但也在追求彩玉宝石瑰丽之美, 如史前古人在玉器上镶嵌绿松石 。彩玉宝石求之艰难而不得, 于是就仿制, 就有了琉璃, 这就是琉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 ,以琉璃仿制彩玉或宝石,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就材质而言, 各种宝石彩玉凡能仿的无不仿造 之,如水晶 ,玛瑙, 翡翠, 珊瑚 ,琥珀 ,雄黄等珍稀矿物和宝石等, 并利用这类人造彩玉, 塑造雕琢出各种艺术珍品。此外,在装饰手法上已有雕刻、描彩、描金、珐琅彩等加工技巧。涅白玻璃胎画珐琅虽属玻璃与珐琅两种工艺的复合作品,但若没有玻璃厂烧炼出的白如羊脂、温润如玉的涅白玻璃作器胎,那么珐琅则失去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会剩下金银及瓷陶为胎的珐琅彩或画珐琅。

套玻璃是指由两种以上彩色玻璃制成的器物。据史料记载,在康熙时期已有套玻璃这一品种。它的制作工艺有两种:一是在料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之后在外套的这层料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做花纹。套料有套一色与套多色之分。清代著明学者赵之谦在光绪六年(1880)所撰写的《勇庐闲诘》一书中写道:“套之色有红有蓝……更有兼套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叠套,雕镂精绝。康熙中所制浑朴简古,光明艳烂若异宝。”

清代著明学者赵之谦在光绪六年(1880)所撰写的《勇庐闲诘》一书中写道:“套之色有红有蓝……更有兼套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叠套,雕镂精绝。康熙中所制浑朴简古,光明艳烂若异宝。”从所掌握的资料看,套料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第一种是涅白地套一色玻璃器,有涅白套蓝、套红、套深红、套粉红、套橘红等。

第二种是彩玻璃地套彩玻璃器,有黄地套红、红地套黄、黄地套绿、黑地套红、蓝地套豇豆红等。

第三种是涅白地套多色玻璃器,有白套二色、三色,以至最多者有八色,有粉红、绿、酱、紫、宝蓝、天蓝、浅黄、黄共八色之多。

第四种是彩玻璃地套多色玻璃器 有宝蓝色套双色玻璃器等。

第五种是透明玻璃套彩玻璃器 包括套一色和套多色两种。

中国琉璃是一种工艺,佛教传到中国后,奉琉璃为至宝,在中国佛教中,琉璃的地位非常特殊。《药师琉璃光本愿经》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居的“东方净土”,即以净琉璃为地,光照“天地人”三界之暗。古法琉璃因此成为佛家七宝之冠。

中国琉璃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哲学和宗教。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其实,任何一段历史都太粗糙、太混杂,都需要烧冶,烧冶历史的结晶,烧冶历史的琉璃,而历史的琉璃就是文明。用火烧,更用心烧,于是,在历史变成琉璃的同时,生命也变成了琉璃。这两重窑变的成果,是人类真正的珍宝。

金手指天,诸佛列位,宏愿庄严,这种冰清玉洁的仪式,这种纯净明澈的震撼,出现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生活中,其力量早已远远超出案头摆设之外。琉璃的使命,便是创造美好,守候断裂。永远的创造,永远的守候,没有休止,香远益清琉璃是神奇的,它来自造物的含英咀华,又历经大匠之手的精雕细琢,而后以流光溢彩的品相展现在世人面前,令读懂它的人们遐思神往。它有一种超逸的气质,但从不拒绝任何执著而富于想象力的尝试,于是无数创作的可能性被赋予了它。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它的价格比水晶还高,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的特殊性,而且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因此其成本非常高。其二,琉璃是一种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艺术的梦想与现实拉近了距离,一时间人们觉得“琉璃能够制造一切”。被工业化抹杀的的纯净与淡定又重新焕发出来,这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淡定,一种避离喧嚣的淡定,是尘世间一颗渴望纯净明澈的心。

一般人对艺术的感触通常是感性的,而谈及理性,就不免露怯、不免浅薄。空灵而且色彩凄迷的琉璃穿透着某种神秘的元素,让人的心恻然而动 受到一种震憾。

1.与清代乾隆同期瓷器铜器玉器相比,琉璃艺术品毫不逊色,其制作工艺甚至更难,成品率更低;

2.在康熙乾隆时期,琉璃艺术品达到中国古代玻璃制作的颠峰,此后开始衰落再没复兴;

3.琉璃艺术品就其艺术价值与材质而言,在宝石美玉之下,在瓷器铜器之上;

4.琉璃艺术品由于其存世量少,文献资料更少,故很少为世人所知,至今尚未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是清代艺术品收藏种类中的冷门。

(0)

相关推荐

  • 收藏殿堂 | 小家碧玉——乾隆玻璃艺术品欣赏(1)

    众所周知,清三代官方制作的艺术品从精美的角度讲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其中最大门类肯定是清三代官窑瓷器,其次,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小门类--玻璃艺术品.因为乾隆时期的玻璃艺术品生产量最大.艺术水平也最高,所以 ...

  • 收藏殿堂 | 不是碧玺胜似碧玺——清代玻璃艺术品的杰作

    一串晶莹剔透.绚丽多彩的珠子引起了争议,因为它看似碧玺但不是碧玺.经检测,它的密度仅有2.36(碧玺密度3.06),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98%以上,所以,肯定不是碧玺是玻璃.于是,按照当下的习惯思维马上 ...

  • 从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看中国古代对塔建筑的情有独钟之处

    在中国历史上,古建筑的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色,其中塔形建筑以独特的形状,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中国历史上,古塔非常之多,以南京市秦淮区的大报恩寺中的琉璃宝塔来看,它堪称是一座奇迹,被誉为"天下第 ...

  • 为什么说易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最高智慧?

    为什么说易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最高智慧? 2019-04-16 23:33 来源:中国周易新闻网 中国周易新闻网讯:我认为,中国最有智慧的书,应该是易经.因为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最高智慧 ...

  • 从玻璃,到琉璃 | 中国古代玻璃的三千年变形记

    中国古代玻璃器皿|第002期 ▾ 点击收听 ▾ 从西周时期玻璃产品出现一直到今天,对于玻璃的称呼有很多种变化. 我们可以在历史文献中经常见到以下这些对于玻璃的称谓: 璆[qiú]琳.陆离.璧流离.流离 ...

  • 这100个人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滥竽充数

    这100个人代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最高成就,没有一个滥竽充数 原创2019-05-06 07:00·沉映香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不仅人人爱读诗,还喜欢写诗.青春年少时,谁没偷偷摸摸的写过诗呢?就连小编 ...

  • 为什么说“清代九品十八级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总结和缩影?

    我国古代的官制,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经历了萌芽--发展--变革--成熟的过程.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层次井然:吕阶俸禄,级别分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如果说秦汉建立的中央"三公九卿制&qu ...

  • 中国古代玻璃的尴尬进化史!

    大同博物馆藏北魏玻璃器 动脉影摄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玻璃向来就是廉价的普通之物,事实上,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吹制法发明之后,玻璃才逐步成为 ...

  • 中国古代瓷器制作技术及流程

    制瓷工艺是在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发明的.瓷器与陶器的烧制过程非常相似.但瓷器与陶器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瓷器的坯料是高岭土(也称瓷土).正长石和石英混和而成的,胎表还要施一层有玻璃质的釉,然后在1200度左右 ...

  • 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工艺流程(附实景图)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中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 ...

  • 50多岁“辞职”、钟情科技考古,他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古代玻璃

    ◎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王烁 知道自己这一代任务的青年应该做一坚强的共产主义者来完成自己一代的时代使命,这样才不会辜负前一代的劳动和牺牲,也不辜负这一代的期望. --摘自干福熹1955年12月<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