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这碗甜醅子,西北人可怎么过端午?

▲ 端午安康,来碗甜醅子清爽一下~ 摄影/严肃

-风物君语-

比起端午吃粽子

这碗麦子更“西北”!

西北人的端午节,吃个粽子可远远不够。
端午前后,麦香弥漫在街巷里,“你家的甜不甜”成了亲朋邻居最默契的话题,直到端午节这天,它终于揭开面纱登堂入室。所有人的食欲,都留给了这碗最能代表西北端午风味的小吃:甜醅

▲ 夺命勾魂来一勺。图/网络

麦子不磨成面粉也能直接吃?看着像是麦粒兑水的甜醅子,没吃过的人觉得丝毫不起眼,只有西北人,一听名字就止不住流口水。
不是主食却胜似主食,不是酒却充满酒香,吃碗甜醅,西北人才算过了端午。它究竟是有什么神仙魔力,让吃过它的人欲罢不能?
西北人有多爱吃面
就有多爱吃甜醅
麦子就像孙悟空一样,磨成面粉后的“七十二变”,是西北的饮食标签。其实,麦粒哪怕不磨成面,“石头”里蹦出的原始样子,也可以成为西北人的心口馋。甜醅的原材料,就是本地种的各种麦粒,直接加了酒曲发酵而成。麦子不同,甜醅的口感也有差异。

▲ 做甜醅常用的三种麦子。制图/刘航

在甘肃,做甜醅多用莜麦小麦,在青海的高原和山地,耐寒、高产早熟的青稞(高原大麦)成为了甜醅原料的首选。
莜麦是燕麦的一种,在甘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玉麦。它的色泽口感,真就像玉一样黄亮温润,入口有着油津津的口感;小麦柔韧弹牙,嚼起来格外Q弹。青稞吃起来粒大圆润,颗粒分明。不论是哪种麦子,做成甜醅的步骤是相似的。 

▲ 摔打完,再手搓莜麦去皮。图/网络

首先要去皮洗净。青稞和小麦还要事先舂皮完全去掉外壳,长辈们往往把麦粒装入袋子里摔打搓绊去皮。洗净后的麦子浸泡一整夜,就可以上火煮了。猛火烧,小火焖,煮至八成熟
吃小麦甜醅,更要掌握住麦粒煮沸的火候与时间。煮得太软,一发酵几乎成了汤水;煮得太硬,又会吃起来如嚼石子,没有软糯的口感。看到麦子刚好“开花”,疏松而不烂,露出白嫩饱满的麦仁,说明煮好了。
煮麦子时,麦香萦绕在屋里,甜醅还没做好,小孩子已经“馋美”了,偷吃一把煮熟的麦子先过过嘴瘾。
做甜醅直接用麦粒,原料简单易得。据说,甜醅还有一个西北人珍惜粮食的渊源。西北干旱,人多地少,好麦子都拿去磨成面粉吃,一些不好的,看着“发霉”的麦子留下来,人们不舍得扔掉,直接吃又太粗糙,就看看能不能发酵食用,没想到格外好吃,经过一代代改良成了今天的甜醅。
不磨成面粉,吃麦粒也能吃得过瘾。西北有句顺口溜说:“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一碗甜醅,吃的是西北人的性情,是对“面”最淳朴,最直接的理解。即使是小吃,西北人也能吃出主食的份量。
西北人能喝酒?
都是从小吃甜醅练出来的

麦粒从粗糙甜美精致,只需撒一把酒曲即可。

麦粒晾至常温,后面的做法就跟糯米做的醪糟米酒类似,拌上酒曲,装进干净无菌的瓷盆里密封发酵即可。看似简单,每一步却都要小心翼翼。

▲ 先用塑料布密封,再裹几层布保温。图/网络

放多少酒曲,要根据麦子份量斟酌,放多放少都会做坏。瓷盆要裹得严严实实,才不会腐败发酸,所以不用的毛巾,不穿的旧衣服,都会被妈妈们拿来绑在上面。为了保证温度,瓷盆会放在炕头或是灶头,还要时不时闻着看有没有变质。

发酵中,麦粒里的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接着少量的酵母又将葡糖糖经糖酵解途径转化成酒精,这便是甜醅的酒香和名字里“甜”的由来。大概三天左右时间,瓷盆周围闻到清香酒味,发酵就差不多了。但什么时候启封,还是要看当时的气候和温度,稍有偏差也会影响甜醅的口感。

一层层揭开布罩,打开盖子,一股浓烈的酒香味扑鼻而来。麦粒软糯香甜,底下的汁液如蜂蜜一样粘稠,又如琼浆一样酒味醇芳。也难怪甜醅还有酒醅的别名,“醅”字,就是“未过滤的酒”的意思。这酒香比果酒醇厚,比醪糟米酒浓郁,小孩子吃两口就脸红不已。据说西北人的酒量都是从小吃甜醅练出来的

▲ 甜醅汁,如酒一样醇香。图/严肃

在端午,各地都会饮雄黄酒菖蒲酒,西北人吃甜醅,不仅解馋饱腹,也应了喝酒的习俗。不过,饮甜醅酒的习俗有见记载是在过年时饮用,“正月上元日,祭先人,荐寒食,少长饮甜醅酒,以次行礼。”(《皋兰县续志》)至于它后来成了端午风味,大概与夏粮收获,且初夏温度最适宜发酵甜醅有关。

▲ 加了水的甜醅子。图/网络

虽然甜醅的酒精度很低,但干吃几碗,不胜酒力的人也容易“飘”起来。在兰州,甜醅大多会加水喝,这就更像是米酒了。不过,麦子吃起来比米更加筋道耐嚼

西北的端午

有点甜,有点醉

端午前后,是西北最美的时节。

初夏的天光明媚,杨柳青青,门前的花朵开得正盛,时令的水果蒂落成熟。人们梳洗打扮、沐浴冲凉,无论是人是景,都在用一年中最好的状态迎接端午。

▲ 端午,你们家插柳还是插艾?制图/刘航

小孩子戴着五彩的“手款”(手绳)到处炫耀,大人们采来艾草柳枝插到门上祈福。等玩够了忙完了,回到家里吃一碗甜醅,“给嘴解馋,甜醅当先”,没有其他食物更能慰藉过节的心情。

发酵好的甜醅,看上去粒粒白嫩,吃起来口感如果肉,要是入口细细咀嚼,会品出前、中、后三种不同的风味。前味是麦芽香,淡雅清新;中味是糖水香,甘甜润人;后味是酒香,醇厚迷醉。

▲ 颗粒饱满的甜醅,嚼劲十足。摄影/严肃

家里如果没做的话,就去街上的甜醅摊吃一碗吧。那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走街串巷的小贩,会舀来满满高高一碗的甜醅,甘甜如饴,吃得人满嘴生津

▲ 甜醅子奶茶之于兰州,相当于茶颜悦色之于长沙,已经成了一座城市的味觉名片。摄影/严肃

甜醅还可以跟现在流行的奶茶结合,在兰州喝一杯甜醅子奶茶,Q弹的麦粒搭配丝滑的奶茶,满福滴很!

在很多西北人的印象中,过端午就是为了吃一口难得的甜醅。过了这个时节,这口美味似乎就神秘地消失不见了。所以,做甜醅变得仪式感满满,吃甜醅,是西北人用最贴近大地的方式迎接端午。

▲ 看似最简单的甜醅,却是最能代表西北端午风味的小吃。摄影/刘运泽

对于在外地的甘肃人来说,吃了甜醅,仿佛又回到家乡,回到记忆中那个飘着浓郁甜香酒香的初夏。

(0)

相关推荐

  • 这样的美食,你一定没有尝过……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烧麦子 在农村麦子成熟的季节里,有一种特殊的美食,这种美食是城里人永远吃不到的美味. 烧麦子,就是把还没有熟透的麦子,在火上面直接进行烧,然后把外皮 ...

  • 一碗糯米,教你自制美味甜酒酿

    酒酿,古称醴(lǐ),是中国传统的特产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在我国全国各地称呼不同,又叫醪糟.酒酿.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酒糟. ...

  • 父亲的米酒情结

    ♣ 度金凯 父亲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母亲手里接过一杯热米酒.如果有姐妹们在跟前,他必先赞许地看着我们喝下去一口.父亲喝米酒的样子,仿佛饮下的是玉液琼浆. 父亲的一生是一本精彩的奋斗励志书,他用 ...

  • 如皋美食焦屑

    如皋美食焦屑 □郭文华 老家如皋有六月六吃焦屑的习俗,还有"六月六,猫狗下江"的说法,就是六月六这天帮猫狗洗澡,将猫狗抱着扔河水里,就算给它们洗澡了.这个习俗渐渐被淡化了.但六月六 ...

  • 金秋(五):粒粒皆辛苦

    本文作者:徐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诗在民间广为流传,长期被选入小学课本,几乎妇孺皆知. 诗题为<悯农>.&qu ...

  • 流泪的麦粒

    那一天,我看见流泪的麦粒,在场边. 一群麦粒,统统在流泪,不知道为什么. 这是五月,麦子离开田野.光荣的麦子,勇敢的麦子,自豪的麦子.他们将头颅伸向了闪闪发光的镰刀,伸向滚动的齿轮,伸向一切可以结束生 ...

  • 走进麦儿冲......

    走进麦儿冲,麦儿黄松松. 在铁路坳中心学校念书的那一年,第一次读到了蒲松龄的<狼>,有"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之句,才发现在乡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麦草垛里 ...

  • 《食语集》西北人的离不了的美食:家常臊子面,吃一碗畅快过瘾!

    臊子面在西北人心里有着很重的地位,家家户户都吃臊子面,也是餐厅里的热销主食.臊子面的做法很多,臊子的食材需求非常的宽泛,家里有什么菜就放点什么菜,各式各样.或多或少,都可以做成臊子面的浇头,也就是所说 ...

  • 成精了?石家庄一狗子帮主人代取快递,网友:这狗粮可没白吃

    成精了?石家庄一狗子帮主人代取快递,网友:这狗粮可没白吃

  • 这种菌子很多人没听过,可是它治小儿咳嗽堪称一绝!

    虎奶菌的介绍:虎奶菌是一种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的珍稀食用兼药用真菌,菌核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麦芽糖.肌醇.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等,有治疗胃痛.便秘.发烧.感冒.水肿.胸痛.神经系统疾病等的 ...

  • 广州人爱吃的西北菜,西北人没听过

    美食届总有一些冷知识让人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比如椰子鸡火锅不是海南的,其实是深圳特产:海南鸡饭也不是海南的,而是新加坡的:重庆没有鸡公煲:台湾的手抓饼其实是天津葱抓饼-- 同样,如果一个广州人去大西北 ...

  • 这碗面90%的人都没吃过,爽滑劲道又开胃,好吃到连汤汁都喝光!

    春眠不觉晓,一到春天就困,此时除了火锅就是一杯热乎乎的汤粉才能把人唤醒. 测评无数的暖妹和办公室的美食编辑都最近爱上了一款椒麻粉,好吃却又不上火!嗦粉,喝汤,把汤喝光,这才是2020年吃粉的最新潮方式 ...

  • 《食语集》让西北人舍不得放下筷子的美食:家常臊子面,畅快过瘾

    臊子面,西北人的家常主食,就像兰州牛肉面一样,在西北地区满街餐馆里都有售,用料家常,随性而投,家里有什么菜就放点什么菜,切成丁,用牛羊肉炝锅煸香,加水一起煮成臊子汤,煮好的面条加入滚烫的臊子汤,淋上醋 ...

  • 没了油泼辣子,西北人的饭饭哈有个撒吃头?

    -风物君语- 没有油泼辣子,西北人咋过日子? 西北人的餐桌上,可以没肉没菜,但绝不能没油泼辣子. 油泼辣子,在西北也叫油辣子或熟油辣子.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泼"--呲啦一声 ...

  • 老/人/铭年不在高,没病就行。子不在多,...

    老/人/铭 年不在高,没病就行. 子不在多,孝字先行. 斯是居室,诗画书琴. 夕阳无限好,霞光暖人心. 说学逗唱吟,样样我都行. 可以浇浇花,散散心. 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 别人声声叹,我却笑 ...

  • 蒸菜、麦饭、拨烂子…北方人到底多会“蒸”?

    -风物君语- 北方人的蒸菜 南方人也不太懂 北方人和南方人不仅对什么是"青菜"."蔬菜"理解不同,就连主流做法也不一样.就拿青菜来说,江浙沪的人更喜欢清炒,旺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