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1—14)
相关推荐
-
薛永武:国学智慧——正确理解君子的“好学”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重视人伦修养的同时,还对什么是"好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君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14.人生不止眼前的吃喝玩乐
14.人生不止眼前的吃喝玩乐.mp34:41 来自好巴巴开讲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讲的是怎么样才算是好学,咱们现 ...
-
【辉光日新1322】天天读经典:就正有道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 ...
-
「学而第一】 1.14 什么是君子的好学
点击音频听,轻松自在学 1.14 什么是君子的好学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②有道③而正④焉,可谓好(hào)学也已." [注释] ① 无 ...
-
《论语》中的孔子思想
人 对于孔子思想体系中所谓人的概念,学者有多种解释.有人把<论语>中的人和民进行比较.考证,认为人.民,是... 详细内容 天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字有多种含义. 第一个含义,即自然界的 ...
-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对于吃的东西是没有太多要求的,不需要吃得太饱,不需要在吃上过多的追求:居无求安,居住的地方不需要太过于安逸,不需要过于享受.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志于 ...
-
【第35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 ...
-
【读论语】学而第十四章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的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是儒家对符合一定标准的一类人的统称,就是指有地位有身份有德行的 ...
-
素说论语:为政篇(14)
一原文为政第二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试解]孔老师说:"作为一名君子,需要从仁德之道的角度去把握先王的教导和言说,全面周到.切身处地地体会并理解 ...
-
修身务本点滴间——《论语》悟读【14】
已识乾坤犹怜草,修身务本点滴间. <论语>第一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接近)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谓好 ...
-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是人不可能不说话,只是要注意"言多必失".所以,孔子强调慎言,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
《论语管理日志》7.14:承担人际关系的责任
原文: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1.1) 译文: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君子的风度吗?" 心得: 小时候 ...
-
万条名言.铭言.明言.民言(14)
万条名言.铭言.明言.民言(14)
-
【每日学一句论语】述而7.1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原文]7.14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