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七十五章——民之饥
相关推荐
- 
                             
                            
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 ...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诚信不足,才有不信.最好的统治者,悠然而不轻于发号施令. 赏 析 这是老子讲如何做一个好的执政者的一句话. 老子认为治国者有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 ...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圣人贵有自知之明,却不爱自我表现:贵有自爱之心,却不爱自我显贵. 赏析 这是老子讲"自知.自爱"的一句话. 老子讲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 ...
 - 
                             
                            
道德经解读: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为何?
今天分享<道德经>第75章,这一章道出了"百姓为什么陷于饥寒?"."为什么难以治理?"."为什么轻于犯死?"的原因,说明了&qu ...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人民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执政者使用智巧治国.所以,用智巧治国的人,是国家的败类: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幸福. 赏析 这是老子讲治国不以"智"的一 ...
 - 
                             
                            
不要悟道,要去学道
很多人言必谈道,但并不去学道,都是凭相当然.无论是道家还是道教,都是很复杂的学问,不是靠人的小聪明就能悟出来的,也不是凭相当然跟着感觉走就是行道了.道要去学,不要去悟,一般人的悟都是凭相当然胡思乱想, ...
 - 
                             
                            
高恒解《老子》之七十三
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猛无畏的人能杀死敌人也容易 ...
 - 
                             
                            
高恒解《老子》之十七
高恒解<老子>之十七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 ...
 - 
                             
                            
高恒解《老子》之七十五
高恒解<老子>之七十五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译文: 人民之所以会遭受饥荒 ...
 - 
                             
                            
太上,不知有之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最好的执政者,百姓不知他的存在:其次,百姓亲近并赞誉他:再次,百姓畏惧他:最次,百姓轻蔑他. 赏析 这是老子讲圣人治国之道的一句话. 第一句话,最早的郭店本作&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