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再释义 序言
相关推荐
-
参悟道德经有什么用处?
人人都在悟道得经,但却老是理解不了,可能也就我惜里胡都的,能把道得经悟完,一气悟道是跟本,用身体悟道,光看文字是理解不了的,道德经所讲的一切都是为绕着,如何能成为天地的儿子,天地成为我的的母亲,天地十 ...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之由来——自然而然,道之名的由来——表明道的规律
(一),经文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
道德经第十五章:悟道者有犹豫而谨慎严肃而恭敬厚道而宽容的品质
道德经第十五章:悟道者有犹豫而谨慎严肃而恭敬厚道而宽容的品质
-
《道德经》再释义 第一章: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可以进行论述和说明的,但本文 ...
-
《道德经》再释义 第一章:“众妙之门”延展解读
本篇是<道德经>的开场首章."道"究竟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弄懂,所以,有必要再延展解读一章.在悟解道德理论的时候我们先讲讲"壹"的理论.大家 ...
-
《道德经》再释义 第二章:“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 ...
-
《道德经》再释义: 第三章“不见可欲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崇尚贤能,使民众没有抢于得 ...
-
《道德经》再释义:第四章"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虚空不可见.不可触,然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是那样渊深呵, ...
-
《道德经》再释义:第五章“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无所谓情义,对待万事万物像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讲仁爱,对待百姓生命像 ...
-
《道德经》再释义:第六章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空虚博大(生育天地万物)的神,恒远存在,它是天地.万事万物孕育.生成及所有玄妙现象产生的母亲.玄妙母亲的门户,是天地的根源. ...
-
《老子道德经》释义
我个人对<老子>有些探索,分片段表述,用阿拉伯数字代表片段的秩序. 1."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是什么意思? 这句出现在帛书第十八章,对它的解释,分歧很大,一说,大道在社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四十七章
大家好! 这一章讲到了"知"的重要,而这里头我们先把字面的意思串一下.不走出家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情况,不从窗户向外观察,窥是观察窥视,牖是窗户,不窥于牖,就是不从窗户向外看,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