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命与哲学常识化(上)
相关推荐
-
书单 | 反转再反转!重塑三观的15本好书,值得你熬夜读完
读到一本好书时,我们常常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旧的认知被新奇理论彻底颠覆,那些有关生活的困惑被瞬间消解,恍然大悟间闯入了崭新的思维图景--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阅读中被审视, ...
-
变命与哲学常识化(下)
思路一打开这话就收不住,又得写续篇.因为反馈的消息都说,写太长了没人爱看.想来只有我是最无所事事的,才能整出这么多无聊的文字打扰人家的清静,就像我在网上总是要不请自来地刺激人家一样,着实让人讨厌.但这 ...
-
述而不作有哲学常识化不能的意思
否定我的群体中有许多知识渊博者,当我放低身段要求对方与我进行思想上的逻辑对接时,对方便选择性回避,转而攻击我对某些哲学知识点的无知,这样的人就是渊博的迷信者,其迷信的一定是哲学的局部而非整体,并深以为 ...
-
在逻辑的客观先在性当中寻找哲学常识化的必然性——《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圆其说能力上升为哲学的整体性》
向哲学知行合一地妥协,是社会主义政治正确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文明比较优势源泉,其他任何政治类型都不具有这个魄力,所以都是相对落后或原始的政治形态,所以从今天的全球政治生态看,人 ...
-
由感而发的哲学常识化展望
前天,有哥们儿在微信中给我转发一"什么叫真正的朋友"的文章,小短文,写得很好,大意如下:"真正的朋友,就像这张图片(两棵大树,下面的根被P成两只握在一起的手)一样,看上去 ...
-
哲学常识化两则
哲学常识化(一) 哲学离群众太远,是因为哲学的思辨性确实太强,使哲学的常识化太难. 说哲学离群众远,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都在用自己的一套哲学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只是 ...
-
我的哲学常识化认知(续)
人有智识,其要在于识得我与非我的区别,难点在于通常不能真正处理好我与非我之间的关系.哲学与道,以及其他哲学分支,都是人类各个分支文明消解人之初便开启的"知不知"的尴尬的不成熟理论体 ...
-
我的哲学常识化认知
人间因顿悟而得成正果者从来不乏其人,但真正用常识化语言讲述清楚自己内心顿悟的人从来少见,能因此让哲学彻底常识化的就一直没有. 哲学常识化的不能,是哲学推广难的关键制约,这一文明的根本尴尬必须在当下得到 ...
-
时代在召唤哲学常识化与普及化——哲学漫谈之三十九
唯物与唯心在我的思想里是对立统一式调和存在,是我设想哲学常识化与普及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我认为的全人类矛盾最终得以化解的前提,更是消解人世间普遍分歧,让人心归于大同的前提与基础. 我认为 ...
-
哲学常识化是终极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世道人心变齐,需要人类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成败与否只在人们的一念之间,道理如此简单,差的似乎就只有人类如何认识与对待这样的思想了. 这样的美好构想肯定不能轻易实现,因为自古以来有顽固不化的贪心之人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