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老子》11 —— 玄牝之门

(0)

相关推荐

  • 分析扬雄《太玄》对道家思想的吸收融合

    道家思想流传几千年,它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有深远的意义.许多思想家都深受它的影响,将其中对己有益的道家思想吸收到自己的思想中去,使其进一步地发展.更新和完善.扬雄的<太玄>就是在模仿< ...

  • 德然养生:真我与自我即灵与体

    德然养生荐读原题:彭富春 [强][玫瑰]道是永恒♾.天地人是相对道而存在,故有生灭.真我(人性.灵魂)与道永恒,不生不灭:自我(身体)相对道而存在,有生有灭. 第一,道或者无极.道在世界结构中是最高的 ...

  • 谷神有多神?玄牝有多深?太极在《道德经》中如何被描述?

    <老子>中有两个著名的概念:谷神与玄牝.<老子>中的原文是: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我们先来看"谷神".这个"谷" ...

  • 《道德经》融合着的《易经》思想

    孔子习<易>"韦编三绝",老子对<易>亦然是谙熟于胸:其<道德经>第一章就反映了出来,当为全书纲.原文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

    [导读]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公元前约571年,春秋晚期的陈国苦县.先秦文化集大成者,东方哲学奠基人,被道教和民间诸多宗派奉为始祖,老子的学术思想对中国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学.道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 胡说《老子》15 —— 有利无用

    修道要真正入门,得把功夫做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结成金丹,心现光明.社会上很多研究内丹的专家,很多人只是从"学术上"去研究,他们一辈子也结不成金丹.社会上 ...

  • 胡说《老子》21 —— 虚空大定

    大道夷.希.微,故不可视.不可闻.不可搏.那么我们如何体悟大道之微妙玄通呢?在上一章里,老子通过对上古那些有道之士的描述,让我们略窥其要. 普通人的一生,总为耳目所欺.哪怕是许多禅门老参,若无法体解大 ...

  • 胡说《老子》20 —— 耳目所欺

    太上反复告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毕竟"道"是夷.希.微--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搏,无色无状,无名无相.因其"无",故哪怕在九天之 ...

  • 胡说《老子》27 —— 同与不同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 ...

  • 胡说《老子》19 —— 执古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里再一次阐述"道"长啥样,如何修证才能"见道".悟道.太上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 ...

  • 胡说《老子》12 —— 上善稳赚

    天地万物,但凡能够承载别的事物的,一定比所承载的事物强大.长久,比如大地承载房屋.人类,房屋塌了,人类死了,大地还在.太虚承载着各个星球,星球坏了,太虚还在.所以悟道的人,不会为了追求自我的长生久视而 ...

  • 胡说《老子》10 —— 后身外身

    虚心实腹的功夫,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才能得先天一炁之妙用.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接着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 胡说《老子》5 —— 大道无情

    时间还早,咱们来看看<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 ...

  • 胡说《老子》3 —— 王道思想

    <老子>五千言,虽然各个领域都能应用,但是它更是一部指导修道.悟道的经典,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道德经>是在茫茫苦海中修炼大成者为我们后代子孙留下的指路的灯塔.这短短五千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