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院子里的枣树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院子里的枣树

  江西 汪云飞

若岭是个小村子。不仅人少,也住得散。可是,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个小院子,都或多或少地长着几棵枣树,我家也一样。每到酷暑三伏,这些枣树都挂满了果实。远远看去,被压驼了背的枝桠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被太阳晒得殷红的枣子,那一颗颗红了半边的枣子就像阳光下跳跃着的红鲤,风一吹,周身便泛着红光……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最苍老的枣树,据称是祖上从离家几百里的老家带过来的,都两百多年了。我们的老家是一个盛产枣子的地方,离这里几百里。就因为同一个姓,都来自一个地方,因而家家户户都或多或少地种了几棵枣树。

枣子采收的时候,爷爷总喜欢反剪着双手在一旁看着。爷爷80多岁,个头原本就不怎么高,身躯也开始蜷缩,可就是喜欢看家人采收枣子,且一直这么坚持着。多少年,我还记着爷爷在烈日下观望采收枣子时的情形。爷爷的听力、眼神特别好,我们驾着梯子在树干上采收时,他站在离树不远的地方仰着头,然后一只手放在眉毛上挡住阳光,另一只手在那儿指指点点。若是树上采收的人不小心,有一两个枣子掉在地上,他便走过去,弯着将枣子一个一个捡起来。

奇怪的是,每当我们采收得差不多的时候,爷爷总是要求我们及时停下来,似乎是在有意阻止我们继续采收。说明白一些,也就是树上明明还有不少枣子,爷爷却刻意要将它们留在树上

起初,我们都不解。是爷爷眼睛多少有些问题,还是另有其它别的原因?后来父亲告诉我:留在树上的要么是挡在树叶下的个头瘦小的,要么是被虫蛀了的,要么是早熟多时快变质的,爷爷都让你们留着,留着喂鸟……

我听了觉得有些道理,就每次都依着他。可是,后来我才发现,爷爷要我们留着的,都是树梢向阳的,个头蛮大的,且有一定数量。与父亲说的似乎不一样。另外,爷爷对枣树的管理,对枣树结出的果实采收还有不少规矩。比如,一棵小枣树头三年结的枣子他都不采,说是要留着做种。还说这是祖上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习俗。爷爷说,枣树新结的果实拽树,即便成熟,也很难打下来。还说,每棵树上总有几颗、几十颗枣子,尤其是个头大的枣子你怎么打也打不下来。

这话还真有些道理。每年采收枣子的时候,总有几颗、几十颗留在树上。这几十颗枣子,你用梯子够不着,用竹竿敲不着,几番折腾可就是打不下来。后来,父亲便学者爷爷的样子,在树下摇着手说:“别打了,打下来也是破了的,看着龇牙咧嘴,你还忍心吃吗?何不留着呢?母恋子,子恋树,树恋土,土有情,情有源啊!

爷爷和爷爷的爷爷一样几乎都没有读多少书。可是,他们似乎都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坚守,且许多坚守连他们自己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比如,前三年成熟的枣子不要采,采收枣子时不能用竹竿朝枝桠的头上直接打下。比如树上总要多少留下一些枣子。比如在院子里唯独种那些枣树?

好容易让我到了我爷爷这个年纪的时候,我才明白其中的奥妙。

原来,我们家族是从几百里的枣园搬来的。来的时候,男爷们挑着两个箩筐,两个箩筐里分别坐着两个孩子,孩子的手里,一个抱着一本族谱,一个捧着一棵枣树、一包土。女人则屁颠屁颠地跟在后边。女人背着一个包袱,里面是几斤米,几块银元和几件破旧的衣服。

那一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进入我的老家东乡。村民不知真相,纷纷弃逃。

一路上,他们一路走、一路寻,总算找到了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他们先把那棵枣树种下,用家乡带来的一包土盖上,然后浇上水。第二年春天,这棵枣树还真活了。

灾荒的年份,这棵枣树还真让他们度过了饥荒。爷爷们把枣子用甑蒸了吃。蒸熟了的枣子黏糊糊的、甜津津的,起初吃起来有些腻口,可是真饿了,比苎麻叶子、细糠团子好吃。

吃果子念树,行万里念家。若干年后,我才知道爷爷的许多心绪。其实,这满园的枣树,除一部分是落在泥土里的枣子的新生,大多是扎在土里的根再生的。只要根在,就能够生出新苗、枝叶繁茂。

今年冬天,爷爷突然提出了一个想法,想让我叔叔一家回到几百里地外的老家——枣园。叔叔虽有些留恋,但很快还是作出了搬回老家的决定。

这天,叔叔特意让我帮他拍了三张照片:一张是我家的院子里的枣树,一张是全村人的合影,一张是若岭村全村的风貌。叔叔说,几年后,他会将我们都接回枣园。

大家都同意,唯有爷爷坚持要留下来。他说,他舍不得那满园的枣树。来年夏天,他要亲眼看着树上刻意留下的枣子一颗颗落下来……

那情形只有他才能看到,那心情也只有他能体会。

汪云飞 , 江西抚州市东乡区人。1961年6月出生,1977年8月参加教学工作。业余坚持文学创作,主攻小小说、散文,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800多篇,其中300多篇入选《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微型小说选报》及各类微型小说、小小说、散文年度选本、丛书。《小小说选刊·作家存档》《微型小说选刊·当代微型小说百家》,《微型小说·名家有约》等多家报刊先后作过介绍。目前,已出版小小说集《离婚的理由很简单》《灿烂在心里的阳光》《玉蜻蜓、紫蝴蝶》《出乎意料的爱》等4部;散文集《为爱种一片森林》《如梦似幻情依旧》旅游散文集《桨橹声中游乌镇》等3部。近年来,潜心研究东乡地方文化,先后出版《品读东乡》《东乡历史名人的故事》《东乡历代诗文选读》《风情东乡》等专著。近20年来,先后荣获抚州市政府颁发的文学创作“金叶”奖,全国廉政散文创作一等奖,全国小小说征文比赛三等奖。全国“乡愁”主题散文征文三等奖。其摄影作品多次获奖并在报刊发表和采用。2005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2020年当选为抚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抚州市政协文史馆首批特聘文史馆员,抚州市东乡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约文史撰稿人

附:【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紫    月

友情提示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0)

相关推荐

  • 老屋门前枣儿红

    老家的院子坐落在村里东西大街的路北,坐北朝南,有一个大栅栏门.总共七间老屋,中间堂屋是三间小瓦房,东西两厢却是草屋,院子南北长约二十丈,东西宽约十丈.闹饥荒的时候,院子里种满了粮食和菜,门前种了一棵大 ...

  • 老家那棵百年枣树

    我的老家是博兴县吕艺镇辛集村,在老家三大爷住的院子里有一棵老枣树,相传是我的高祖父在世时家人植下的,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满氏家族中仅存的两棵百年古树之一.这棵枣树历经百年的沧桑,如今已经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棵大枣树/马永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娱乐生活甚少,七八岁左右的孩子们,整天拾柴火打猪草,其余时间就是小伙伴们在一起捉迷藏.踢毽子.拾疙瘩(方言).大一点调皮一点的孩子,捣蜂巢.掏鸟蛋,上树爬屋,只知道贪玩.出门 ...

  • 散文|王卫霞:青枣记忆

    青枣记忆 今夜,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村西头的那片枣林.     至于故乡的枣子是在哪一天成熟,我倒给忘了,也是今天看到书本里陕西某个村子里的八月十四日是打枣节,才估摸算到枣子成熟是在中秋时节. 依稀清楚地 ...

  • 朗诵 || 两棵大枣树(散文诗)

     两棵大枣树(散文诗) 作者:久歌   朗诵:寒暖 人们常说,中年,是个怀旧的年龄. 我也不例外.--小时候的那些事, 仍然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其中,我家院子里的两棵大枣树, 一直令我魂牵梦绕 离开家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八里台,血脉相连的第二故乡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八里台,血脉相连的第二故乡   天津 秋石 纪录片<记住乡愁>主题曲中"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众里寻“她”千百度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众里寻"她"千百度    山东 刘卫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的笔者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每每于收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声音里那些故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声音里那些故事   天津  郝莉 自幼因口齿清晰,发音规范,加上清脆的嗓音,在那个特殊年代入学的我,入学的第一天老师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乡情总在麦香里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乡情总在麦香里   江苏 冯金林  夏风沁心醉.风中飘逸着缕缕麦香,也传来"割麦插禾"的布谷鸣叫声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和天堂里的妈妈话家常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和天堂里的妈妈话家常     湖南 高慧绒    妈妈,近些天来,您的女儿很忙,好些天没有睡个好觉了.今天星期天,我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市民学校里过“六一”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市民学校里过"六一"    天津  甄丽华 这里是市民学校,是专为老年人举办的不收费.福利性老年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山东  赵金雷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大山,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村里的每一个地名,都是我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一宫旧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宫旧事 天津  李英 为了写好<一宫旧事>,星期日上午11:00时一下课,我从老年大学立即乘车,直奔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  孙乃秀 静悄悄的1983年和往常没什么区别.知青们在新桥农场依旧过着十九年来"日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