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大规模抄袭、可以玩的儿童家具,竟出自一注建筑师夫妻之手!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故事,小在这是两位设计师的故事,美在充盈其间的匠心、坚持和热爱。也许其中最宏大的叙事就是等等君若有所思的表述:
“虽然做一名职业建筑师能够达到自我实现,但我们更想实现社会价值。”

People

本期人物
蜗牛君(右)
东南大学建筑学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Experience
等等几木创始合伙人
前DC国际-项目经理
等等君(左)
同济大学建筑硕士
国家一级注册师
Experience
等等几木创始合伙人
前DC国际C+D研究中心设计总监
(“等等君”下称D)
(“蜗牛君”下称W)
访谈/撰文|鑫然、Jiqing
校对|鑫然  编辑|Yunfei  主编|栗茜

# 01
开篇

转行——“意外”的开端
     故事的开篇往往猝不及防。两位职业建筑师,起初仅仅为了改造家里的儿童房,却意外而自然地走上了儿童家具设计的道路。从4年前一脸懵圈、从零开始,到今日打开市场、获赞无数……放弃了从前安逸生活的等等君和蜗牛君展开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对设计的极致追求似乎在开头就埋下了伏笔,建筑师的理想主义也贯穿始终。  

█  放弃建筑师职业,终止建筑实践,您们投身家具设计行业有什么契机吗?

W:我们俩都在求学期间受过严格的建筑学训练,并在DC国际就职。我先离开了DC国际,随后等等君也于18年离职。离职前我大约处于瓶颈期,虽然在公司做了很多前期方案,但真正能够落地的很少,成就感不足,多少有点打击自信心。那段时间我感觉有些疲惫,就选择暂停休息。
2013年在DC期间拍于德绍 © 等等几木
2016年蜗牛君辞职后拍于佩特拉 © 等等几木
正巧那会儿孩子刚出生,我们在打点儿童房,希望儿童房是环保无污染的,但是改造儿童房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难度,于是就打算先从家具开始。大概是作为设计师,对产品的设计要求、美感度要求比较高,我们在淘宝上逛了很久也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产品。
转念一想,可能我们DIY也不比网上差,还能更适合自己。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便尝试自己设计家具,有成就感也更加容易“落地”,想着或许未来能够完成整间儿童房的改造。另一方面,等等君曾参观过维特拉家具厂并对其称赞有加。作为建筑师,我们比较理想主义:如果我们做大了,兴许可以设计一个家具产业园区,打造中国的儿童家具品牌
2010年9月在维特拉家具厂 © 等等几木
回过头想想,放弃建筑师职业,走上家具设计这条道路在此前从未出现在我们的人生规划里
# 02
经过
“破圈“的不凡之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家具,多数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只在表面加入了一些美观性的装饰和形状。虽然对于家庭来说,家具做到这个程度就已经足够,但是他们显然不满足于此。从产品研发、供应链、生产链到整体团队建构,故事线索慢慢地在点点滴滴的欢喜与心酸中铺展开。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图 片
Slide for more photos
他们会在设计的家具中考虑主题性和情景性,比如“雨林巴士”、“魔法钟楼”;
▽以下是等等几木可爱的产品描述▽

Ta可以是准备升空的Ledi
可以是启动变身的校巴Gede
对了,还可以是帮助你爬上树屋床的安全小卫士
或者是长大后的床边小柜
Ta就是像玩具一样的收纳小车
大大的鼻子,前小后大的轮子,好似一个小小的火车头
“呼叫歌德!启动炊烟!我就是玩!具!王!”
骑着扫帚追金色飞贼的少年呀
把手中的魔杖转一转,
就有好多blingbling的光芒
书籍,就是最美的魔法~
甚至会蕴含着哲理性,比如“半块怀表床头柜”等等……
'如果你想打开上边,需要转动的是下边的旋钮
那个喜欢拉小提琴的卷毛先生拼凑线索时
总是一环扣一环,毕竟那是解迷的乐趣
对了,还有华生,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

█  请问您们将这些理念引入家具设计的背后,是出于哪些考虑呢?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如何把握概念和功能?又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

W:魔法钟楼这个产品其实是在跟家里的小朋友一起搭乐高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我们在搭建乐高“哈利波特”系列的时候,发现钟楼的结构十分有趣,就运用在了家具的设计中。我感觉可能是设计师的联想力促使我们产生了某个事物或许可以成为家具的想法。我们有不少产品其实都是搭乐高搭出来的,不仅因为设计本身十分巧妙,通过在跟小朋友一起搭的过程中的交流,你会发现在他眼中好多东西跟我们大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但是里面有着丰富的元素。
比如说我们最近即将上线的产品是一个柜子,在设计中有一个拱,而在小朋友眼里却是好大的窗户。这些元素在他们眼中组成了一个故事,于是我们就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想象这个产品,最后就成为了我们产品故事性的由来,也自然地形成了场景化的感觉
魔法钟楼 © 等等几木
像雨林巴士凳是等等君在观察了孩子的使用过程后得到启发的产品。我们发现孩子在下床的时候,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面朝着梯子下床,而是背朝着梯子,到了晚上就尤其危险。因此我们希望设计一款建立在需求基础上,但跟市面上的产品有区分度的梯凳(虽然尺寸模数上可能是接近的),进行更有趣味性的设计。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梯凳的造型很像拖拉机,于是就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深入。由于需要一个卡扣构件把梯凳卡在梯子之间,就诞生了最初像两个圆饼的卡扣设计,后来我们逐渐把这个形式做大,就成为了车轮。至此,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巴士的形状和概念:它既是可以玩的车,又能放绘本,还可以做床头柜,同时它最基本的功能是个梯凳。
雨林巴士的不同使用情景 © 等等几木
设计是一个慢慢演进的过程,形式和功能也是慢慢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很突然和刻意地进行结合。我们是在与跟小朋友的接触、以及对日常生活和需求的观察中,渐渐的产生了具有情景性和故事性的家具。
至于哲理性,可能因为自己也受过很多年的教育,想要去表达一些有学术性的、深层次的思考,是纯属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的设计。后来也是等到真正做成产品之后,我才觉得把其中的道理教给小朋友也是蛮好的,而且很多家长看到这件家具也会觉得特别有趣和惊喜。但它确实是一个比较自然而然设计,可能跟我作为建筑师的个人情怀有关,希望家具不仅能满足简单的功能性需求,同时还能容纳一些小心思在其中。

“VAVA柜”



█  我们了解到,您们于2018年参展的家具VAVA柜被评为“打破了目前家具的设计思路”的产品,请问与当时的主流思路相比,您们设计VAVA柜的思路是怎样的?

D:这段故事还挺有意思的。其实当时参展报名我们有点晚了,是候补进入的,几乎已经没有好位置的展位了,只能在很偏僻的地方布展。本来评委没抱有期待说这种位置能有让他们感到新奇的家具,所以他们看到VAVA柜就很兴奋,最后也成功获奖。
说起VAVA柜,它有趣的变化过程其实是在制作过程中偶然实现的,算是个“无知的意外”。它是我们比较早期的作品,那个时候我们对木头的重量没有概念,所以最开始设计的抽屉床头柜做完之后发现特别重。重其实是缺点,因为小朋友不方便抽拉,但正是因为重,我们发现它特别结实以至于完全可以不只是一个抽屉。于是我们就把它拉出来,放在上面,反而可以成为另外一个柜子,实现“变身”。所以后来才照着这个思路延续了下去。
VAVA柜以及获奖奖杯 © 等等几木
所以就像刚才说概念和功能,我们很多概念其实是诞生于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觉得,设计在最开始的时候不一定需要定位特别准,只要在过程中有足够的联想力,也可能会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
那个时候的家具市场主流是比较规矩的家具,凹造型的比较多:同一款家具同一组尺寸,但只是换了个造型。那时候可能大家觉得凹造型就已经算是设计了,所以当时VAVA 柜出来之后,这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就会给市场带来很多惊喜,虽说后来大家也都开始效仿这种“可变”的套路(笑)。
我觉得可能恰恰是我们有这样的概念或是这种破圈的思维为出发点,加上无法把很多东西都在一开始想好,才能在慢慢探索的过程中反而把劣势变优势。这可能也是设计师的魅力所在,在我们以前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中间总会碰到很多特别倒霉的事情,但转过来想,或许你的机会就来了。

“冰棍床和飞屋床”

█  除了上面提到的产品,冰棍床和飞屋床这两个产品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相信也是每个孩子都梦想的家具。在这样的综合性产品背后,有着对使用场景,使用者天性和尺度的超级敏感度。因此比较好奇,在设计过程您们中遇到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如何克服的?


尖顶冰棍床 © 等等几木
W:其实阻碍很多,但主要体现在结构方面。冰棍床因为结构形式在家具圈比较创新,我们找的第一家工厂会直说他们做不出来。包括飞屋床直接把传统半高床下的拉梁取消,也是在结构上有所颠覆。加上实木家具不像建筑力学有计算标准,每块木头的密度和性质不同,不存在统一的计算方法,唯一的检测方法就是基于一个大概的经验,不停地拆装和尝试。所以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像我们第一个冰棍床的结构就前前后后调试了有一年多。
飞屋床 © 等等几木
因为之前从事的也是设计行业,所以我们在设计上遇到的难点会少一些,但结构确实是我们的弱项,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至于尺度方面,是出于建筑师的职业敏感度,只要出现了尺寸,就会觉得它应该是需要被设计的,并且应该有规范来控制。
冰棍床和飞屋床变形方式 © 等等几木

█  我们很好奇,从设计到产品出售,一般需要多久?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哪些阶段?

D: 平均下来每个产品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一般设计需要两个月左右,打样一个月,剩下的时间里就是在做打样后的调整,拍照到最后上线产品。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困难产品,花费一年时间也很正常。
总之时间挺漫长的,没有我们一开始想的那么快。尤其是有些产品一旦打样失败,可能会因为五金的缘故整体报废,就需要从头再来。大部分商家从设计到上线都是这样的流程,只不过每家的出新速度不同,有的可能一年只出一两件,但我们应该算比较勤劳的,每年能有十几件左右。
飞屋床与其他家具的不同组合方式 © 等等几木

█  等等几木目前在筹划设计或发布什么产品?可否提前剧透一下呢?

D: 我们预计在4月底会发布“小于”系列家具,是我们继“等等”系列、“加”系列、“大乘”系列之后的最后一个系列。是比较偏向女性化,适合小公主的家具产品,也是属于蜗牛君的自我投射。
玻璃柜草图 © 等等几木

防不胜防”的抄袭 

█  您们刚刚提到产品反响很好,与此同时等等几木的产品至今都在被很多居心叵测的商家争相复制,请问最开始被抄袭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有看到您们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之后情况如何?

W: 我们最开始知道的时候真的很生气,因为第一家抄袭我们的是我们的熟人,并且也是建筑师转行。但是碍于认识,而且他们在我们品牌的成长过程中也给过我们一些其他的帮助,所以心情真的很复杂。后来有很多工厂店抄袭我们的冰棍床,抄得也很猖狂,但是后来我们慢慢就不太生气了,不是因为原谅了这件事情,而是发现还有更没节操的事情,计较下去反而很耗费我们的精力,不如用这些时间去设计更好的产品。
猖獗的淘宝抄袭店家,据小编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店家 © Internet
最开始我们创业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们要去申请外观专利,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很天真地认为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设计被抄袭了,说明我们的产品很成功。但是等到真的被抄之后,感觉真的很难受。而且我们会发现甚至有人抄袭我们却拿我们的设计去申请专利。从那时起我们就决定所有设计都要申请专利,是为了去攻击别人,而是出于一种对自己的保护。
等等几木用于自我保护的外观专利 © 等等几木

“一波三折”的生产链建立
 

█  您们曾提到,对于产品来说,供应链的建立至关重要,是有过怎样的经验教训才得出了这样的感悟呢? 

W: 因为我们在创业初期受过一次打击,当时为了方便,不小心找了一家“黑心工厂”,家具打出来质量差、造价也高。后来只能通过在展厅里面当样品,或者半卖半送的方式渐渐处理掉。但我们还不得不把货给收下,不然对方不认账,大家开始扯皮就很没必要。
后来我们倾向于找那种有一定追求的工厂,最好是年轻的团队。他们不像有着上岁数的老厂长的厂子那样不愿意承担风险,一上来就说某某结构做不出来,而是愿意勇敢尝试。渐渐地,因为我们的量比较大,慢慢也把工厂养大了,大家开始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同时也成为了我们主力的木工厂。至少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做我们这种类型的产品这个厂是没有对手的。而且在我们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材料的选择有了很大余地:能够把材料进行整体调配,尽可能把好的材料用在可视面。
我们通过国内不同地区的工厂,把相应的产品在控制品质和质量效果的情况下完成。建立了一个非常综合的供应链,目前也在持续慢慢的去增强。物流我们也是用的目前国内最好的物流顺丰重货。主要因为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在设计方面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不希望在其他地方搞得特别麻烦。所以即便成本高一些,我们也是希望找最有保障的物流,让顾客体验能更好一些
加工厂进入家具产业园 © 等等几木

█  等等几木采用“全数控加工,纯手工打磨”,人力成本应该是不小的支出,为什么要坚持手工打磨呢? 


D:  目前市场上的实木家具都以半人工半机械的生产方式为主。对于打磨来说,儿童家具有两个方面原因决定了人工打磨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因为儿童家具的倒角和造型需要圆润。除了用5轴机床之外,其实机器很难做到。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木头在机器切割后经过磨光就完成了处理,不会再去做额外修补。所以在最后的环节,必须要通过人的手来感知,毕竟产品最终还是人来使用。所以说我们必须实现全手工打磨,同时也是将其看做很珍贵的艺术品来对待。

小马泡泡的制作过程 © 等等几木

█  目前团队构成是怎样的?对于团队规模有着怎样的规划?

D:  我们的团队目前稳定在18人左右,分为三个部分,组成并支撑等等几木这个品牌。第一个部分我们有驻场的库管,负责南通那边工厂和仓库的管理和品控,另外还有收发货人员。第二部分是在上海的设计团队,主要是由蜗牛君负责(所以很慢哈哈)。主要是产品设计,品牌包装和内容运营。第三部分就是我这边的销售和供应链团队,分为售前客服、设计师客服、售后客服以及供应链管理。团队的规模,我们是有规划的。我们目前在上海美兰湖风景区这边有个3层的独栋洋房,当时设计的时候预估租期三年,规模控制在二十人左右,因为我们只有22个工位(笑)。
我们今年最大的改变是我们的工厂有了新的场地,增加了仓储和专门的打样车间。我们未来的三年将会在产品的工艺上投入更多精力。

美兰湖展厅 © 等等几木

#03 

回溯

身份觉察——建筑师思维的力量
在所有值得回味的风景里,建筑师的特殊背景无声胜有声,充斥在等等君和蜗牛君实践的方方面面。

█  建筑是否影响到做家具的思维?建筑师的经验对创业做家具有哪些帮助?


W:  之前在公司团队中我常出设计方案,担当讲故事的角色。在做设计的时候,总是喜欢将一些小心思放进去,因为总觉得只满足功能的设计是不够的。学生时期的建筑设计训练让我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我也将这个特质带入到了我所有的设计中。

同时建筑师会有模数和原型的概念,还有就是作为建筑师的我们比较爱折腾这也是我们能够转行,重新在新的领域起步的原因。
D:  我参加过很多古建改造项目,前公司里的古建项目都是我们团队去做,像夫子庙、韩岭古街、豫园等。由于在古建方面有一定的积累,我们在等等几木中设计了一组国风家具叫“大乘”系列。与当时市场上千篇一律的北欧风设计有所不同,我相信中国古典设计是可以转译到现代产品中去推广,值得被发展的。于是我们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再结合我们自己对于之前积累的思考,才促使了这个系列的诞生。

夫子庙改造 © DC国际

韩玲古街改造 © DC国际

豫园改造 © DC国际

█  家具和建筑的尺度悬殊很大,您们认为家具对人的影响力和建筑的影响力有哪些区别?

D:  虽然做一名职业建筑师能够达到自我实现,但我们更想实现社会价值。相比建筑设计,家具设计更加接地气,能够满足各种客户的直接需求。“等等几木”的创业实践,让我们能够分担社会的就业问题,能够直接面向实现更好居住环境这样的具体目标。

他们想对青年设计师 

█  作为夫妻档设计师,对想转行创业做家具的建筑学生或青年建筑师,有哪些建议吗?


D: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前公司DC国际。DC国际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公司有商业部门和研发部门,我们也是在这种工作氛围下对设计的多面性一直有清晰的认知,也始终坚持学术和商业并行。
我们清醒地知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下,首先要养活自己。在坚持我们的品牌品质和设计追求的前提下,不允许方案设计无底线地来回打磨或者研发周期拉得过长。蜗牛君在做职业建筑师时的工作内容以出方案为主,擅长讲故事,在我们俩的创业中也担任着方案主创和讲故事的角色。我本科时候主修工程管理,在公司的工作内容偏团队和项目管理,擅长把控工作进度。我们两人分别有设计前期和设计后期的经验,创业中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分工配合。

2020设计金点奖 © 等等几木
所以我们想说,创业考验的是创业者的综合实力,设计和管理两方面需要相互结合。如果单方面只关注设计,起步初会很难,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设计本身,周期就会失控。虽然建筑师的一个特质是追求尽善尽美,思考的完整性也是很大的优势,但创业遵循“木桶效应”,木板只有彼此长度相当,才能让桶装下更多的水。未来当“等等几木”项目越接越多,伴随着员工越来越多,我们的责任就越大,就更要以项目推进为主导。因此,不能依着设计师的完美主义去做项目,需要结合市场的时间节奏,当然我们也在不断修正过于追求完美这个不好的习惯,我们现在已经很收敛了,学会适可而止(笑)。

W:  稳定的团队需要团队成员建立稳定的关系,才能一起往前走得更远。我们两个人合作时也会发生各种摩擦,意见相左更是常事。但我们探索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划清界限。我专门负责设计前期,等等君负责整体把控和后期管理运营。要确保各个板块都有负责人,大家各司其职。最后,其实也很难有精力和时间顾及到其他人的工作内容。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们俩常常甩锅互怼,但一起努力往前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从未变过。

工作室合影 © 等等几木

# 04

未来

我们想讲好我们的故事
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等等几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今天的儿童家具市场,松堡王国以性价比为卖点,迪士尼主打文化输出,德国SOPULIN KIDS(赛普林)往智能化方向前进,咱们“等等几木”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呢?您们觉得儿童产品的未来会向哪里发展呢?

D: 虽然今天儿童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但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就算是“小众”的品牌仍然会有可观的客户量,就如我们创业初期没有进行任何广告宣传,仍然有很多客户找到我们。所以我们不怕继续坚定“等等几木”小而美的品牌调性,我们品牌的初心不会改变。未来我们可能会结合市场变化,尝试与一些做智能化产品的优秀供应商合作。在遵循我们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可能以后会增加局部智能化体验。总之,要依据市场行情行动,随机应变。
在产品类型方面,“等等几木”未来的儿童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房,可以是客厅、餐厅里的儿童家具。产品工艺上我们会有更多的尝试,更加环保,风格多元化。比如发展水性漆的使用等。在体验上,我们希望设计出可以充当玩具的家具,我们希望“等等几木”是一个安全可玩的儿童家具品牌

冰棍床 © 等等几木

█  在访谈的最后,您们可以总结一下 “等等几木”的关键词吗?

“有巧思”
我们“破圈”进入家具设计行业,产品在设计上有所创新,例如使用了新的产品模数、研发了更好的结构、选择了生态美观的材料,设计了富有创意的使用方式,打破了人们对于家具的思维惯性。我们还在产品中加入了对于生活、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巧思,让家具的意义更加丰富。
“勤奋”

我们对设计有着比较高的追求,会反复推敲结构、考量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就连合作对象也是一挑再挑。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产品从设计到上线整个周期不长,保持一年十几件产品上线的速度,我们真的算是比较努力的儿童家具品牌了。
“有求必应”

我们比较有责任心,对顾客有求必应,非常重视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每次收到顾客提出的不足,我们都会愧疚很久,然后放在心上琢磨问题、讨论改进措施,不断精进我们的设计。
在管理上,我们的客服从早上9点到晚上24点全年365天,一直在线,尽量满足顾客在各个时间段的咨询需求。在供应链物流的选择和搭建上,也是“顾客至上”。上门服务中,我们更是在“万师傅平台”雇佣和我们配合默契度高的、彼此熟悉的、好评多的师傅进行合作,以确保客户有最好的购物体验。

© 等等几木

等等几木的初心 © 等等几木
- 后记 -
在进行采访前,
我们原以为等等君和蜗牛君的故事充满惊叹和意外,
然而在2小时的访谈里,
没有华丽的言语和多么恢弘的叙事,
等等君和蜗牛君坐在屏幕的那一侧,
描述得认真又平静,
但我们却在其中看到了可贵的匠意和风华正茂的“等等几木”。
感谢读到这里的每个你,
我们也希望好的设计和初心更多地被大家看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