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从来是答案——《论语》悟读【321】
相关推荐
-
【第299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4章》为什么乡人“皆好之”或“皆恶之”的人不足为凭?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4章>为什么乡人"皆好之"或"皆恶之"的人不足为凭?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之依据——“性近”“习远”
孔子论教化之依据--"性近""习远"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杰出教育家."教化"在孔子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说,"君子论"是 ...
-
表里如一真君子,引人向善大丈夫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表里如一,是谓「君子之道」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论语·述而第七> 燕居 ...
-
【第377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27章》对“众恶之”和“众好之”的人因何要仔细审察?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27章>对"众恶之"和"众好之"的人因何要仔细审察? 15·27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qu ...
-
论语连载(261)《乡党篇》第21章,“入太庙,每事问。”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 [原文朗读] [注释] 太庙:孔子是鲁国人,鲁国的始祖是周公,此"太庙"指周公庙. [翻译] 晚年的孔子虽然退休不 ...
-
【第78期】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12章》“放于利而行”因何会招致怨恨?
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12章>"放于利而行"因何会招致怨恨? 4·12 子曰:"放(音fǎng)于利而行,多怨." 放:与仿照的"仿&q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从来真伪是水火——《论语》悟读【133】
自古正邪同冰炭,从来真伪是水火. <论语>第六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日:"人之生也直(正直),罔(迷惘的人)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人凭着正 ...
-
修养从来无捷径——《论语》悟读之总结篇【490】
君子比德于玉,仁者其言如春. 有人总结说,儒家是进取文化,道家是规律文化,佛家是奉献文化. 感谢中国有<论语>.尽管诸多方家对于<论语>的解读仁山智水,总而言之,儒家强调的是通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
德才兼备建伟业——《论语》悟读【338】
德才兼备建伟业,文武双全展宏图.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心寡欲)为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室老,卿大夫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
-
仁德家邦万代崇——《论语》悟读【343】
长征气概千秋敬,仁德家邦万代崇.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公子纠的家臣)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