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国史话二:途经鲁国的一位过客,暗示了杞侯往更东发展的时间点
相关推荐
-
桓公十年(2)怀璧其罪
桓公十年(2)怀璧其罪
-
桓公五年(13):冬,淳于公如曹(二)
--- 01 --- 原文: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 02 --- 上文我们说到,州公抛下国都跑到了曹国,原因是杞国要灭州国.那杞国为什么要灭州国呢?这事要从杞国人第一 ...
-
孔子:丧家之犬!
接着昨天,聊孔子.(往期链接) 一.看看孔子的故事有多励志! 二.不一样的孔子! 9 昨天,我们说到孔子50岁之后登上仕途,做了鲁国主管司法的大司寇,并兼行国相之职. 当时主政鲁国的还是"三 ...
-
南宫长万为什么说鲁庄公最适合当国君?原因是什么
南宫长万说鲁庄公最适合当国君,鲁庄公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地人. 鲁庄公刚继位,就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齐襄公要强行吞并纪国,而纪国又是鲁国盟国,是鲁庄公姑父纪侯之国.公元前691年,纪侯之弟被迫携带酅邑( ...
-
桓公五年(14):冬,淳于公如曹(三)
--- 01 --- 原文: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 02 --- 上文说到,州国的国君州公,因都城在淳于城,也称为淳于公,国家被杞国入侵,他自我掂量了一下,发现灭国的 ...
-
鲁国史话二:诸侯中最守礼制的国家,却最先发生了失礼的惨剧
从上一篇开始,咱们结束了"成康盛世",进入了周昭王统治时期.通过分析司马公对姬瑕"微缺"的评价,了解到昭王在位这段期间真的是各种不顺与遗憾.本来,在昭王开篇以后 ...
-
陈国史话二:同样是助陈、郑两国交好,为何五父态度截然不同呢?
上一次"陈国史话",在下为各位讲述了一位"豪横"的陈国国君--桓公妫鲍.由于他只把宋.卫两个立国较久的国家视为是本国的威胁,却没把建立仅三代的郑国放在眼中,所以 ...
-
宋国史话二:一场惨烈的防御战,战后武公只用一个门来犒赏功臣
宋国,又是一个在下许久没有提到的诸侯国,上一次"宋国史话"还要追溯到周厉王时代.当时的宋国虽然发生了一起弑君夺位事件,由宋厉公弑杀了叔叔宋炀公.但是因为这次弑君属于愍公这支血脉夺回 ...
-
曹国史话二:古时缪、穆二字虽可通假,但他却是个不配称穆的缪公
在咱们的故事进入到东周时期以来,鄙人的"诸侯国史话"先后讲过了秦.齐.虢.郑.晋等知名的诸侯国,已经反映出了当时的周朝正逐渐变成一个纷繁的乱世.不过,既然是一个乱世,除了大国以外当 ...
-
郑国史话二:1位夫人,2个儿子,3角关系,为何让武公这么伤神?
平王二年和四年,郑武公两次发兵,先后吞并了妘姓的郐国和姬姓的东虢国,把雒邑以东.河济之南的这一大片土地全都纳入了郑国的版图.并且,就在郑武公做出此举之后,周围的子男小国都不敢得罪郑国,选择了默不作声. ...
-
虢国史话二:周朝曾经的“守门人”,如今成为其灭亡的“开门人”
虢国(包括东虢国与西虢国)在周朝建立伊始便接受了周天子交给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作为王畿的"守门人",守住王朝中心地区的东.西两个门户.然而,随着西周王朝的不断衰落,戎人却变得 ...
-
《鲁国春秋》:鲁国文化的丰碑,儒学起源的史诗
曲阜鲁国故城,是中国周代鲁国都城遗址,面积10.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约1.1万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文物部门对曲阜鲁国故城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发掘,出土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发现了城垣与 ...
-
曹国史话一:弟弟弑兄夺位得到国人的认可,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年轻的宣王继位没多久便实现了中兴,本该借着这个势头带领王朝恢复往日盛景的他,却因为自己的臭脾气和有些穷兵黩武的做法,亲手断送了这次机遇.上一次,咱们通过分析宣王的好战,发现他这一朝与四周戎夷的交战主要 ...
-
鲁国史话十二:隐公为功臣的族人赐氏,成为一个姓氏的重要来源
翻看孔夫子所著的<春秋>中关于隐公八年的记载,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事件频发.故事多多的一年.其中除了有郑.鲁两国"祊易许田",齐僖公组织"瓦屋会盟"这两 ...